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梓田)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四大銀行上周公布半年業績,綜觀上半年經營效益總體穩健,資產品質持續改善。分析師認為,信貸精準高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新質生產力注入了強勁動能。在盈利保持穩健、信貸結構持續優化的同時,「四大行」資產品質也呈現整體改善趨勢,不良貸款率普遍下降,撥備覆蓋率處於合理充足水平,風險抵禦能力進一步加強。
據四大銀行「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末,農行不良貸款率1.28%,較去年底跌0.02個百分點;逾期貸款率1.22%,保持行業較低水平。工行不良貸款率1.33%,比年初下降0.0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提升到217.71%,風險抵禦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四大銀行盈利狀況顯示,中國工商銀行實現淨利潤1,688.03億元(人民幣,下同);中國建設銀行淨利潤為1,626.38億元;中國農業銀行淨利潤1,399億元、同比增長2.53%;中國銀行淨利潤1,175.9億元。其中,農業銀行是四大行中唯一實現淨利潤同比正增長的銀行。
積極拓展非利息收入
分析師認為,儘管盈利規模依然龐大,整體淨利潤增速放緩仍是行業面臨的共同挑戰。利息淨收入作為國有銀行營業收入的「大頭」,其表現尤為關鍵。在低利率環境延續的背景下,淨息差普遍收窄成為銀行業的突出壓力。為應對這一趨勢,各大銀行正採取多項措施穩定息差水平。如中行表示將加強存貸款定價管理,有效對沖LPR下行壓力,同時,把握美元利率高位時機,進一步加大外幣債券投資力度,提升外幣資金運用效率。此外,各行也在積極拓展非利息收入,以實現盈利結構的多元化。
提升科技領域投放力度
在信貸投向上,四大行信貸資源緊密圍繞金融「五篇大文章」配置,包括其中與新質生產力相關的科技領域成為重點支持方向,投放力度顯著提升。農業銀行在科技金融領域信貸支持表現突出。
支持AI產業鏈上游建設
截至6月末,農行科技貸款餘額達4.7萬億元,上半年新增超過8,000億元,增速超20%,在可比同業中位居前列。中行支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搶抓人工智能、科技型企業併購等市場機遇,創新「算力貸」等科技金融產品。如在支持人工智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方面,今年1月中行率先發布《支持人工智能產業鏈發展行動方案》,全面支持產業鏈上游算力基礎設施、中游技術創新和下游場景應用,計劃未來5年提供1萬億元專項綜合金融支持。
工商銀行則聚焦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和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加大金融支持。截至6月末該行製造業貸款餘額突破5.2萬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佔比逾2.4萬億元,設備更新領域貸款投放超1,000億元,這幾個指標都是市場第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