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29日公布的第四批34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中,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連勝街68號的鏡湖歷史紀念館入選。公開資料顯示,鏡湖歷史紀念館位於鏡湖醫院內,仿天壇建築,1989年建成,2001年擴建。1892年孫中山先生曾在鏡湖醫院行醫,成為該院第一位西醫,也是澳門第一位華人西醫。鏡湖歷史紀念館內陳列倡建鏡湖醫院的碑記牌匾史跡、孫中山在鏡湖醫院行醫時的圖片及有關史籍,以及孫中山使用的傢具、用具的仿製品及模型,已成紀念孫中山的博物館。

此外,菲律賓華僑抗日烈士紀念碑、馬來西亞雪蘭莪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殉難紀念碑、緬甸密支那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紀念設施等海外紀念設施和遺址上榜。菲律賓華僑抗日烈士紀念碑,位於菲律賓馬尼拉中國城北部華僑義山公墓。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軍於1942年佔領菲律賓,菲律賓華僑抗日游擊支隊等武裝力量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為戰勝日本帝國主義作出了貢獻。為緬懷旅菲華僑抗日先烈的不朽功勳,在菲華僑華人建立了紀念碑和紀念館。

逾50國和地區安葬11萬中國烈士

位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廣東義山克拉容路的雪蘭莪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殉難紀念碑,是馬來西亞首座南僑機工紀念碑。1939年起,在陳嘉庚先生號召下,3,000餘位南僑機工返回中國效力,在滇緬公路上搶運抗戰軍需,保障了「抗戰生命線」的暢通,他們中很多人付出了生命。這座紀念碑於1947年由當地華社集資建造,今年8月,馬來西亞吉隆坡南僑機工紀念公園、南僑機工紀念館落成,紀念公園以紀念碑為核心,紀念碑周圍以夯土打造出環形紀念牆,象徵滇緬公路的「二十四道拐」,牆上還鐫刻着約三千多名南僑機工的名字。

緬甸密支那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紀念設施則是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的重要場所,主體建築包含紀念碑和地宮兩部分,其中,地宮佔地面積約277平方米,安葬着347名遠征軍陣亡將士遺骸。該設施於2023年6月在緬甸密支那市郊舉行竣工開放儀式。

香港文匯報記者查閱新華社此前報道,2020年,經國務院、中央軍委同意,退役軍人事務部、外交部、財政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發布《境外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對境外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的總體要求、管理體制機制、保護內容方式、相關責任等作出具體規定。據了解,目前中國在境外50餘個國家和地區有300餘處與中國相關烈士紀念設施,共安葬約1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