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 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員 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2025年7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同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葉爾梅克巴耶夫共同會見記者時宣布,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將於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舉辦,屆時20多個國家領導人和10個國際組織負責人將出席。這一陣容也使得天津峰會成為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峰會。上海合作組織正從一個地區性國際組織,轉變為一個歐亞大陸重要的政治經濟合作機制,而天津峰會有望成為上海合作組織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

首先,「上海合作組織+」的形式使得上海合作組織參與成員的範圍不斷擴大,而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影響力亦讓天津峰會的參與規模超過往屆,並且許多參與國都是重要的地區性大國,例如伊朗、印度、巴基斯坦、沙特和埃及等。這些有影響力的成員國聚在一起,構成了「全球南方」影響國際事務的一個載體。與上海合作組織剛成立時局限於中亞地區的安全合作不同,更多有影響力的成員加入,可以讓上海合作組織在一些地區熱點問題上發揮獨特作用。「上海合作組織+」的形式賦予了上海合作組織更大的靈活性,那些希望參與某些重大議題討論但暫時又不能成為該組織成員的國家,可以通過這個渠道參與到相關議題的討論中,上海合作組織在這些領域發揮作用的能力顯著增強。

探討問題日益廣泛

其次,隨着中國實力和影響力的不斷增長,以及眾多重要的全球南方國家加入,上海合作組織探討的問題領域日益廣泛,進行的合作日益充實,由中國作為主席國的天津峰會,有望在當前眾多國際政治、經濟、安全熱點問題上取得重要進展。上海合作組織從一開始的功能性安全合作,逐步上升到戰略合作的領域。中方努力推動建立四個中心:應對安全威脅和挑戰綜合中心、信息安全中心、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中心和禁毒中心。同時,上海合作組織力圖在阿富汗重建、中東和平發展等方面擔當更加重要的角色。此外,中國也在已經建立的上海合作組織銀聯體基礎上,推動建立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這些都成為天津峰會的重要看點,如果在天津峰會上取得突破,將不斷加強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的共同利益,深化合作意願,增強相互信任,使得上海合作組織成為一個功能全面、內容充實的地區性國際組織。

合作交流愈趨緊密

最後,在中國擔任輪值主席國的一年中,參與上海合作組織的行為體更加豐富,為上海合作組織的合作夯實了企業和民間基礎,也為天津峰會的召開做了充分的準備。在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中方完成了110項主席國活動,這些活動涵蓋各個領域和層次,大大促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夯實了這一國際組織的社會基礎。例如,今年7月初在天津舉辦了「世界市長對話·上合峰會城市」活動,約350位中外嘉賓齊聚津門,探討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城市合作的廣闊前景,主會場設於天津魯班工坊。7月份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外長理事會會議,通過了元首理事會天津宣言草案、上合組織未來十年發展戰略草案等文件,為天津峰會的成功舉辦鋪就好政治基石。除了各國中央政府的工作人員,地方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和個人,都能在各種形式的合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加強與其他成員國各部門、各階層的交流,這將是讓上海合作組織得以長期存在和發揮作用的一個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