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姚進 長沙報道)27日下午,華媒高層一行來到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芙蓉實驗室,成立短短三年以來,實驗室就依託有「北協和,南湘雅」美譽的湘雅醫學院,不斷以創新的研究成果,突破生命禁區,刷新了世界的認知。

在實驗室走廊的「榮譽牆」上,香港文匯報記者留意到一組數據格外醒目:3年引進33名國家級領軍人才,12名青年學者入選國家傑青、優青;牽頭25項國家級重大項目,獲華夏醫學科技獎等頂級獎項17項……這背後是湖南「惟楚有材」的厚積薄發,更是創新生態的「熱帶雨林效應」。

「這裏能讓我同時成為科學家和創業者。」青年研究員小李的履歷印證了這一點,她開發的「腫瘤液體活檢早篩盒」在實驗室中試平台完成工藝驗證後,隨即獲得校友企業5,000萬元風險投資。「從論文到產品,我們享有『全鏈條』資源支持。」

這種生態吸引力甚至跨越國界。美國《中華商報》副社長夏善晨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這裏的設備集群超過歐洲多數頂級機構,更珍貴的是聚集了一批尖端人才,擁有豐富的臨床資源。」

「這是國內首個實現臨床級無人值守的智能化生物樣本庫。」中南大學芙蓉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向波介紹說。華媒高層一行走進芙蓉實驗室生物樣本資源創新中心,看到一套全自動超低溫存儲系統完全依靠機器人在精準執行樣本接收、轉運與存儲全流程,徹底規避人工操作帶來的溫度波動風險。

向波介紹,2022年7月,芙蓉實驗室在「精準醫學」國家戰略背景下應運而生。揭牌僅兩年,其創新成果已三次刷新國際認知:全球首例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癒銀屑病、人胚胎幹細胞來源肝細胞成功救治肝衰竭患者、豬胰島異種移植讓糖尿病患者告別胰島素注射。這些曾被視為「天方夜譚」的突破,如今正從實驗室走向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