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宏立 香港理大工商管理博士、香港銀行學會考試審核委員會委員、香港董事學會培訓委員會委員、香港學術及職業評審局專家

「立己達人,與人為善」是善經濟的主軸。筆者最近閱畢何日生博士著《善經濟:經濟的利他思想與實踐》,對此頗有啟發。

該書作者詳盡梳理西方文明與與東方思想,從古希臘神話、儒家哲學到佛教教義,尋找什麼才是經濟管理背後強大的立化思想,得出的答案是「善」與「利他」。

善與利他思想 助力長遠發展

筆者和太太4月3日步行到位於黃竹坑新圍(原名「香港村」)的高華花園購買種菜的種子。職員介紹該花園已有超過90年歷史,其使命之一是透過優質種子幫助農民提高生產力。前年復活節、兒童節,高華舉辦了兩場工作坊及農場參觀,與中小學生和大學生分享留種技巧、基本種植知識,讓他們感受辛勞的喜悅。高華也參加南豐紗廠舉行的「廚餘明天等於零」周末市集,推廣惜食及環保。

筆者為加深對善經濟管理的認識,前年參加善經濟協會舉辦的「善經濟分享會」,主題是「以善使命讓企業和合共創」。善經濟管理在企業運作的角色為善使命、善領導、善良培育、善創新、善生產、善營銷、善款待、善分配。

首先由傢俬製造商的創辦人主講責任採購。該企業對本地的供應商,鼓勵它們達至更高質量標準、對環境更加友善。該公司的一個本地五金製品供應商,有一些弱點,包括供應不穩定,沒有標準化的測試方法等。該公司不但沒有放棄它,而且協助它作出改善,如幫助它尋找第三方材料檢測機構,使其不合格率由2018年的6.19%下降至2023年的1.33%。

善經濟與ESG概念相合

跟着由另一位講者介紹她創立的綠色企業,其理念在個人層面推動健康永續生活,而在企業層面,則推動ESG。它標榜的價值為有機、公平貿易、環保及可持續發展。在作出每一個決策前,都要考慮對未來幾代人的影響。

最後,李博士歸納善經濟的願景為:顧客有歸屬感、資本有責任感、員工有成就感。

我們正經歷新舊賽道交接。善經濟的來臨是人類社會邁向更高層文明(包括上善、和善、共善、至善)的契機。筆者期待香港有更多企業認同並實行善經濟管理模式,推動香港企業更上一台階。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