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新聞中心融媒體工作區工作。香港文匯報記者羅洪嘯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洪嘯、凱雷、馬靜、蘇雨潤、郭瀚林 北京報道)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27日對外接待中外記者。據悉,新聞中心將舉辦3場記者招待會、3場記者見面會,並組織一系列經濟社會發展領域採訪活動,讓中外記者全方位了解國家高質量發展等情況。28日上午10時,將舉辦第一場記者招待會,外交部部長助理洪磊,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盧映川,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少將副局長吳澤棵,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夏林茂出席發布會,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有關籌備進展,並回答記者提問。

三場採訪活動「招待會」「文藝晚會」「城樓區」

位於北京梅地亞中心的新聞中心為中外記者辦理採訪證件,安排參加紀念活動相關採訪,並提供傳輸通信手段、資料服務以及有關新聞採訪方面諮詢。8月27日一早,香港文匯報記者搶得「頭啖湯」,第一個探訪並且第一個領取到記者證。香港文匯報記者留意到,此次證件上的「黏貼」標識透露重要信息,即中外媒體共有三場重要活動,即「招待會」、「文藝晚會」、「城樓區」報道。值得注意的是,與內地記者證的「白」,澳門記者證的「綠」不同,香港媒體的記者證件底部橫幅欄採用的是與活動標識同款的紅色。

整個新聞中心突出紅色抗戰主題,內設融媒工作區,記者可在此免費下載使用閱兵期間官方高清大圖。AIGC平台則為記者提供免費服務,記者註冊賬號即可登錄平台,進行AI文本、視頻、音頻等形式的創作。

新聞中心的各種AI技術也非常吸睛。《人民日報》、新華社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更是拿出了自家人工智能黑科技亮相媒體展示區。新華社國家重點實驗室總架構師、新華妙筆工作室主任蔡昌艷向記者介紹,新華妙筆是依託新華社90餘年積累的優質語料素材進行訓練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不僅為政府辦公公文寫作、新聞報道創作等場景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還集成新華社專業的審核能力,確保輸出內容符合規範要求。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展區,超高清全媒體內容生產平台、人工智能媒體應用和超高清智能傳播矩陣則向中外媒體展示了電視節目製作背後的AI技術。

二樓的新聞發布廳也布置一新。發布廳內200多個座椅套上紅色椅套,擺放整齊,各種燈光、音響設備完成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