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韓國國家安保室室長魏聖洛周一(8月25日)在華盛頓舉行記者會,介紹韓美首腦會談成果。他表示除了造船合作外,兩位領袖還就核電合作進行有意義的討論。據韓媒報道,核電合作是此次韓美峰會重要議題,美方明確表示希望韓國企業參與其核能復興計劃,但韓國業界普遍擔憂,與美國西屋電氣簽訂的協議帶來的技術依賴和市場限制,正導致韓國核電出口版圖萎縮。
韓對美2.7萬億投資基金一部分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韓國水電與核電公司(簡稱「韓水核電」)正與西屋電氣籌劃成立合資企業,謀求攜手進入美國及第三國市場。韓水核電社長黃柱鎬隨同總統李在明訪美,並會見西屋電氣高層,核電項目有望被納入韓國對美3,500億美元(約2.7萬億港元)投資基金一部分,韓企也將直接參與美政府推進的核能擴張計劃。
韓聯社稱,特朗普提出到2030年前啟動10座大型核電站建設,並在2050年前將核電裝機容量從目前的100吉瓦提升至400吉瓦。由於美國自1979年三哩島洩漏事故以來不曾新建核電站,本土供應鏈幾近崩潰,因此美方在與韓國能源部門溝通時明確表示,希望韓企直接參與美國境內核電建設項目。美方還認為,今年1月韓水核電和韓國電力公社(簡稱「韓電」)與西屋的知識產權糾紛已化解,雙方政府在出口管制原則上也達成共識,為合作鋪平道路。
不過韓國國內對核電出口前景的擔憂日益加劇。韓聯社稱,韓水核電與韓電被爆今年1月在與西屋電氣達成的協議中,同意支付高額專利費和設備分包費用,並接受市場劃分。該協議規定韓水核電每出口一座機組,需向西屋提供約6.5億美元(約50.6億港元)設備、勞務合同,並支付約1.75億美元(約13.6億港元)技術使用費,期限達50年。即使未來韓國獨立研發小型模塊化反應堆,也須接受西屋的「技術自主驗證」。
這項「秘密協議」在韓國國會引發強烈反彈,被批是「賣國協議」。韓聯社稱,目前韓國業界密切關注韓水核電能否通過與西屋電氣的合資企業,真正進入歐美市場,但韓國國內有言論指出,若合資架構的主導權完全落入西屋電氣之手,「第二次屈辱協議」的風險難以避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