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香港老戰士之家25日舉行了一場別樣的座談會。(香港中通社)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香港老戰士之家25日舉行了一場別樣的座談會,中美兩國抗戰後代於2025年再度迎來跨時空的相會,同抗戰老兵一起,憶述當年血與火的歷史,及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

93歲高齡的抗戰老兵湛貴勝,早在約十幾歲時便加入了東江縱隊,並成為「小鬼隊」的一員,主要負責傳遞消息及運輸炸藥。這些「小鬼」們多是未滿16歲的孩子。湛貴勝會將寫有消息的紙條疊得小小的,然後緊緊握在手心,以方便及時傳遞和銷毀。

他接受記者採訪時憶述,曾有一次在傳遞消息途中,聽到路邊轉角處傳來腳步聲。他誤以為是日軍,情急之下忙把寫有信息的紙條塞進口中,硬生生將紙條咽下肚裏銷毀。

「口很乾,紙條也很尖銳,慢慢劃着嗓子才咽下。」湛貴勝形容,傳遞消息的時候跑山路,沒有水喝,紙條也疊了又疊,有稜有角,吞嚥十分費勁。不過好在是虛驚一場,轉角後的人實則是東江縱隊隊員,在了解事情經過後,更是稱讚湛貴勝的急智。

此外,湛貴勝還參與過營救美國空軍「飛虎隊」中尉唐納德·克爾的任務。被日軍擊中而不得不迫降的克爾,曾在湛貴勝家中借宿一晚,次日清晨時分便已離開。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香港老戰士之家25日舉行了一場別樣的座談會。(香港中通社)

唐納德·克爾之子戴維·克爾也來到了座談會現場,他說,「抗戰是游擊隊、軍隊、美國人和英國人之間的合作,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需要確保孩子們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找到所有國家人民一同工作及發展的道路,若這樣做,將擁有一個美好的世界。」

能夠在多年之後與當時幫助過的美軍之子相會,湛貴勝笑得開懷,連聲道「很開心能看見他」。

戴維並非第一次在中國尋找與父親有關的歷史碎片。他曾在深圳出差時,從坪山的東江縱隊紀念館中,驚訝地看到父親於抗戰期間畫過的漫畫成為了展覽的一部分。由此,戴維找尋到東江縱隊後代的意願更加強烈,只是苦於語言不通,手機等網絡亦不如現在發達。

後來,戴維發現了葉凌女士註冊的東江縱隊網站域名,於是拜託同事在網站信箱上留言,輾轉之下終於在2008年和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張方取得聯絡。戴維有兩個目的,一是希望找到當年協助救助他父親的遊擊隊隊員及後代,另一個則是找到更多父親被營救的線索,完整地還原這段經歷。

在抗戰歷史研究會會長吳軍捷的幫助與多方協調下,他們成功聯絡上各地組織,戴維的兩個願望得以實現。而克爾獲救過程中所寫的數十頁日記,亦在東江縱隊後代的協助下得到印證與完善,《克爾日記》成功出版。

除戴維外,現場亦有「飛虎隊」隊員的後代。克爾戰友之女廖韻琴說,自己多年前參加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舉辦的1:1飛虎隊戰機模型展覽時,機緣巧合下認識了戴維,並發現兩人的父親竟是戰友。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香港老戰士之家25日舉行了一場別樣的座談會。(香港中通社)

在同一張老照片上,戴維和廖韻琴一人伸出一根手指,分別指着合照上的兩名戰士。「這是我父親。」他們相繼說出同一句話,相視而笑。

抗戰精神代代相傳。而跨越語言與國籍的深情厚誼,更是穿過戰火歷史,熠熠生輝。

(來源:香港中通社)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