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金管局上月初公布的「有關離岸人民幣債券回購業務優化安排」昨首日實施,多家銀行完成首批交易。金管局昨表示,市場對優化措施反應積極正面,首個交易日交易有序,錄得來自至少25家金融機構(包括所有做市商、銀行、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和對沖基金等)的超過60筆交易,涉及金額超過等值30億元人民幣。結算幣種包括人民幣、港元、美元和歐元。

吸引境外資金參與中國債市

業界普遍認為,是次優化回應了國際投資者對流動性管理與抵押品靈活運用的需求,預期將進一步激活離岸人民幣債券回購市場,吸引更多境外資金參與中國債市,有助於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及全球離岸人民幣樞紐的地位。是次優化重點包括允許抵押債券在回購期間再使用,旨在提升債券通「北向通」投資者的參與便利與資金效率。

滙豐昨協助多家金融機構完成優化安排下首批交易,包括協助中信證券國際資本管理、卡普拉投資管理公司及廣發全球資本,以「北向通」在岸債券作為抵押品,完成以美元、歐元及港元結算的回購交易,及離岸人民幣交易。該行亦協助中信證券國際資本管理,將抵押品債券在回購期間再行使用,以作為「互換通」下,經港交所旗下香港場外結算公司的非現金履約抵押品。

渣打香港昨亦成功為中信證券國際資本管理、東衛資產管理、廣發全球資本、華泰金控等金融機構客戶,完成其首次以債券通「北向通」持倉債券作為抵押品的跨幣種外幣結算回購交易,並協助客戶以離岸回購交易的抵押債券在回購期間再使用,支持金管局進一步完善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市場化安排機制,便利投資者參與。

渣打銀行香港、大中華及北亞區金融市場及戰略客戶主管曾繼志表示,隨着人行及金管局持續提升債券通的市場機制,留意到客戶查詢與日俱增,相信新措施將有助提升人民幣債券的吸引力,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參與債券通,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及全球離岸人民幣樞紐的地位。

中銀香港副總裁王化斌亦認為,是次優化讓參與機構可按實際需要,以持有的在岸人民幣債券持倉進行更加高效率的多幣種資金融通,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獲取人民幣流動性支持,從而吸引更廣泛的境外投資者參與離岸人民幣回購業務,提升在岸債券的吸引力,促進人民幣融資功能,為「債券通」發展注入新動能。

恒生銀行同日亦擴展了與其他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NBFI)的回購交易,交易量達5億元人民幣。恒生銀行資本市場及證券服務部主管周丹玲表示,該行將致力促進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增長,並期望未來有關業務能擴展至在岸人民幣債券回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