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尚誠強調,彩興路項目的建築細節如此高效,全因房屋局及建築署人員的共同努力。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項目引入「廁所及浴室乾濕分離」的概念。建築署供圖
●牛頭角彩興路簡約公屋。 建築署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芷珊)極端天氣日益頻繁,香港過去一兩個月經歷連場黑色暴雨及十號颶風「韋帕」肆虐,簡約公屋項目的抗風防水能力備受關注。香港特區政府建築署工程策劃總監王安華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等傳媒訪問時指出,已落成及陸續入伙的簡約公屋於黑雨及十號風球下「零滲漏」,而牛頭角彩興路簡約公屋亦僅因強風導致開放式走廊末端有雨水吹入,抗風雨關鍵在於「組裝合成 (MiC箱)」出廠前已通過多重嚴格測試。房屋局副局長戴尚誠補充稱,每組MiC箱在內地廠房預製時均經過獨立試水且會進行覆檢,外牆鋁板與防火板形成雙重防水屏障。

興建速度破港紀錄

王安華指出,新加坡已有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建成60層高樓的先例。他表示,兩地氣候不同,例如新加坡相對香港較少遭受颱風吹襲,建樓時不需特別注重抗風能力,而本港簡約公屋在設計及施工時,均嚴格遵守《建築物條例》規定及建築署標準,結構完全符合抗風要求,遇上十號風球亦無問題。

他又提到,簡約公屋所用的建築組件雖有逾50年壽命,但考慮到未來拆卸重用,故採用既能快速搭建亦容易拆卸的組裝合成建築法,可在完全無損的情況下,於其他地方重置逾95%MiC箱。

戴尚誠表示,13個簡約公屋項目中,元朗攸壆路及牛頭角彩興路項目已陸續入伙。其中,彩興路項目由兩座組成,合共提供2,290個單位,自今年6月底起入伙,至本月中入住率已達75%。彩興路項目是首個落成的高層簡約公屋項目,第一座及第二座分別有18層及19層,前者施工日數僅536天 (包括完成地基及上蓋工程),打破香港高層建築最快的興建紀錄。

戴尚誠指出,該項目的特點,包括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令高峰期地盤每日可安裝55個MiC箱,同時配合「機電裝備合成法」,平均3天可完成一層約60個單位的標準層;以及運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升降機槽及升降機房,主要機械及設備於工廠內提前組裝,整體安裝及由註冊工程師驗收升降機時間,比傳統模式縮短約30天。

彩興路項目成本大慳23%

戴尚誠強調,彩興路項目建築細節如此高效,更節省了項目成本,有賴房屋局及建築署人員的共同努力。按簡約公屋項目的最新合約回標價計算,全數3萬個單位的建築成本約210.5億元,較立法會財委會批出的約247.5億元撥款節省約15%,更較2022年最初估算的273.9億元節省約23%。

簡約公屋單位按不同住戶人數,面積由14平方米至32平方米不等。針對空間有限,王安華透露項目引入「廁所及浴室乾濕分離」的概念,將浴室、馬桶與洗手台區隔,「即使有人在洗澡或使用洗手間,其他人也可以洗手。」單位亦採用開放式設計以營造開闊感,例如設置開放式廚房,以及在單位內配備軌道簾幕,住戶可根據其喜好與需求靈活分隔睡房與客廳區域。

王安華說:「日間休息時可打開簾幕以獲得更大空間感,夜間拉起來則可保障私密性。」他強調,儘管特區政府致力節省開支,但簡約公屋的原則是「簡約但不簡陋」,因此在追求建造速度與標準化的同時,「應該有的東西都會有。」

以建材為例,工程團隊為了減少使用油漆,內牆改用了竹木纖維板,既環保亦價格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