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物業劉嘉輝(左)認為,發展商在去庫存壓力之下,折讓推盤仍是今年趨勢,細價樓主導樓市成交的局面將暫時延續。旁為岑頌謙。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業俊 攝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釋出減息信號,利好本港樓市交投暢旺。美聯物業數據顯示,今年至今一手市場成交逾1.25萬宗,超過2022年及2023年的全年總和,並已達去年全年新盤成交量八成以上。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昨指出,細價樓需求大增及本地買家購買力顯著回暖帶動下,預計今年全年新盤交投有望達1.9萬宗,按年升逾22%,二手成交有望達4.5萬宗,按年升逾9%,樓價料平穩上升,升3%至5%。 ●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

劉嘉輝指出,新盤交投激升,上升動力主要是來自中細價物業。截至今年8月21日,600萬元或以下成交高達6,759宗,較去年同期的3,521宗增加92%,佔今年一手私宅成交的53.7%,成交量及佔比同創12年新高。大價物業交投顯著回軟,期內1,000萬至2,000萬元物業成交1,671宗,按年跌16.9%;2,000萬至5,000萬元成交578宗,按年跌24.2%,跌幅冠所有價位物業之首。

百元印花稅帶旺細價樓

劉嘉輝分析,細價樓主導大市,離不開政策推動。今年2月財政預算案將「百元印花稅」政策範圍擴展至400萬元以下的物業,降低置業成本,吸引買家購入細價樓;加上按息回落及租金高企,「供平過租」趨普遍,亦推動用家入市。同時,租金回報率節節上升,也吸引投資者入市。尤其中小型單位回報率高,發展商亦主推此類單位,平均每宗一手成交金額僅925萬元,創12年新低。

劉嘉輝預計,雖然短期內將有市區大型新盤推售,料會稍微推高一手平均成交金額;惟目前新盤貨尾量仍多,發展商在去庫存壓力之下,折讓推盤仍是今年趨勢,細價樓主導樓市成交的局面將暫時延續。

美聯物業分析師岑頌謙指出,本地買家購買力重新抬頭,綜合土地註冊處註冊個案,按已知買家姓名英文拼音作分析,今年首7個月本地買家佔個人買家於一手私宅註冊量比率達約66.8%,金額佔比達55.7%,本地買家註冊量及金額佔比均出現2022年以來首次回升。

本地買家新盤佔比回升

岑頌謙預計,美國年內可能減息,HIBOR或隨之下調,本港銀行亦可能下調最優惠利率,進一步降低按揭成本。本地買家在一手市場的註冊量佔比年內或達70%,金額佔比則有望達60%。

劉嘉輝還指出,目前對樓市最大的利淡因素是失業率上升,不過最新金融業的失業率已經出現回落。由於金融業人士向來是樓市的重要購買力,如果金融業的前景穩定,相信可穩定樓市交投。另外,在正利差持續之下,9月公布的施政報告將是樓市走向的另一重要指標。

劉嘉輝對施政報告提出三項建議以提振樓市。對設立「中港跨境購房通」的建議,劉嘉輝表示贊同,認為此舉便利港專才置業安居,為港樓引入新購買力,並紓緩貨尾壓力。他還建議全面放寬投資移民政策,允許投資購買任何樓價物業全數計入投資額。此外,建議特區政府考慮恢復舊有的印花稅繳付方式,與交易完成後繳納,增加置業人士資金彈性。劉嘉輝認為,目前物業投機活動極少,相信放寬政策不會引發炒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