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李慧妍、陸九如)25日,在「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型巡迴展覽」會場,一位特別的參觀者引起全場矚目──曾被東江縱隊救助的美軍「飛虎隊」中尉唐納德·克爾的兒子戴維·克爾,帶着父親當年的兩件軍服現身展場,與當年救助過克爾的東江縱隊老戰士在會場相遇,一同觀展,暢敘情誼,場面溫暖感人。


1944年2月,克爾中尉在執行任務時,戰機於香港上空被日軍擊落,他本人亦中彈受傷,被迫跳傘逃生。落地後,他幸得東江縱隊的小交通員李石相救。在敵軍嚴密的搜捕與包圍下,港九大隊冒着生命危險,輾轉掩護克爾,經歷重重艱險,最終將他安全送回廣西桂林的美軍基地。這段跨越國界的營救故事,至今仍是中美並肩抗戰的見證。

上周六(23日),記者與戴維一同登上獅子山,重走其父親當年獲救之路,在觀音山一處炭窰中,戴維將父親的故事娓娓道來,並分享他對東江縱隊抗戰事跡的欽佩之情。戴維25日來到會場觀展,他表示,展覽對抗戰過程的完整梳理,讓他了解到許多過去未曾聽聞的歷史細節。他說,把父親留下的衣物帶來,因為這不僅是一段家族記憶,更是中美合作的象徵,他認為,這種合作精神在當下更具有重要價值,未來更值得延續。
戴維表示,能親臨現場令他非常開心。他此行一方面是為了感謝當年冒險救助父親的東江縱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紀念那段中美合作、並肩抗戰的歲月。他強調,沒有哪個國家能獨自贏得這場戰爭,正因兩國攜手,才最終取得勝利。這兩件軍服,正是這段合作精神的具體象徵。他希望,中美未來仍能繼續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現年93歲,當時作為東江縱隊「小鬼隊」隊員之一的「湛叔」湛貴勝,是曾經參與過協助克爾中尉轉移的抗戰老人。他回憶,1944年2月19日,獲救的克爾開始在港九大隊隊員護送下向安全地區轉移。深夜行至西貢大朗村借宿,「大約晚上10點,游擊隊員突然敲門,隨後攙扶着一位白人飛行員走了進來」,當時年僅12歲的湛叔被急促的敲門聲驚醒,克爾一行歇息至清晨6點就走了。儘管只是匆匆一晚,湛貴勝至今仍記憶深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