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英皇道美都大廈前日(23日)發生釀成1死6傷的劏房火警。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北角英皇道330至332號美都大廈前日(23日)發生釀成1死6傷的劏房火警,據報火警起因疑涉及一個「一劏八」的劏房單位曾自行改裝電力裝置有關,但機電工程署指經初步調查,相信火警與固定電力裝置或電器無關。至於有指大廈部份強制驗樓令七年多未遵從,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主席李海達今日(25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情況與舊樓業主立案法團不團結及換屆等行政問題有關,往往拖慢消防設備更新。

火警發生後事隔兩日,美都大廈的兩部升降機今日仍未能使用,居民需繼續步行樓梯上落。機電署則在回覆傳媒查詢表示,初步經聯合調查所得,火警起因與固定電力裝置或電器產品無關。消防員今日上午亦到美都大廈天台巡查,東區防火委員會人員則在樓下派發防火宣傳單張。

火警發生後,消防員在火警樓層調查。資料圖片

起火是14樓一個「一劏八」的劏房單位。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今日在電台節目表示,現時的火警調查方向是沿室內點燃火種引致,要等候證物進一步化驗。至於大廈未有遵從屋宇署的強制驗樓通知,當中細節跟消防設有關,例如消防門窗及包着電線的防火板均不達標。

他指,大廈過去數年都在申請相關資助,早前才成功申請到「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資助計劃」,業主立案法團在火警前曾開會商討推進工程,目前正按程序進行,但遴選工程公司等工作需時,本周會連同工程顧問與市建局開會,似乎不是沒有配合。

火場走廊嚴薰黑。資料圖片

他續指,政府於明年3月起展開「簡樸房」登記制度,之後再有3年寬限期才正式執法,認為在規管制度正式落實執法前,當局應聯同兩間電力公司找出用電量高的單位,加強巡查其消防設施。以及要改善未符合防火要求的劏房大門及走廊,加裝煙霧感應器及在公共地方設置滅火筒等,以保障劏房戶安全。

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主席李海達指,美都大廈屬商住兩用大廈,有消防隱患,包括樓舊防火門失修,甚至違規在防火牆加裝出入口及抽氣扇。他指,舊樓不時在業權及法團等方面受不同原因影響,拖慢工程進度,以致未能及時完成驗樓令。包括法團本身不團結、有很多爭拗;法團每約兩年就會換屆,又要重新再安排;此外之前有數年疫情,基本會議或維修工程都停止,打亂了大廈改善工作的部署和進度。

李海達又表示,在技術層面上,例如舊樓安裝水缸遇到困難,消防處已提供「方便」彈性處理,容許安裝較小的水缸或者直接從水喉取水。他認同在簡樸房規管制度落實前,盡快為劏房加裝煙霧感應器以及定期安排火警演習。另亦可為長者、智障和聽障住戶,在單位內安裝消防警鐘和閃燈,以及聘請專業物管公司管理,主動排查等。政府亦可考慮將手機緊急通知功能應用於火災,保障居民安全。

發生釀成1死6傷劏房火警的北角美都大廈。資料圖片
大廈電梯仍未能恢復使用。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