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儘管多地立起「禁入」標識,文旅平台頻繁發布安全提示,但徒步登山者的冒險行為仍屢禁不止。深圳登協副會長雷東風指出,悲劇頻出,主要是三類致命心態,包括盲目追求「小眾體驗」、過度自信低估風險、僥倖心理作祟。「很多徒步登山者只是跟着大隊去走了幾次,對戶外知識似懂非懂,就覺得大路沒意思了,得去走點不尋常的路,殊不知一進去就迷路了。但迷路還不願意原路返回,想着繼續探險,這就造成二次迷路,最終只能報警動用社會資源。」
「犯錯需付出代價」
雷東風直言,近年來隨着戶外徒步隊伍的不斷壯大,也滋生了一種新現象,有部分徒步登山者認為「救援是免費的」,在明明可以自己走出去的情況下,也選擇拿起電話報警。「有些年輕人可能只是走累了,覺得這條路與預期不一致,他就報警了,希望讓搜救人員把自己背出去。」
顯然,政府和民間公益組織的「救援兜底效應」不僅助長了徒步登山者僥倖心理,也讓他們忽視了每次搜救都可能佔用緊急醫療資源,甚至威脅救援人員生命。例如今年8月9日,發生在貴州施秉縣妖孽峽谷的一宗戶外救援中,救援隊徒步近10小時才將兩名受傷者送出山。其中的一名男性傷者因體重較大且骨折,只能由消防人員輪流抬運擔架,救援進程異常艱難。「救援過程中,無論是物資投入還是人力投入都是無法估量的。罰款能夠起到一個警示作用,告訴大家犯錯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網絡平台應加強內容審核
雷東風強調,戶外探險的本質在於在敬畏自然、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挑戰自我,而不是去刻意挑戰規則,挑戰法律,視生命安全如兒戲。一些社交平台在流量和利益的驅使下,將未經審批、極具危險的非法穿越,包裝成浪漫和刺激的挑戰之旅,掩蓋非法穿越可能面臨的危險,對破壞生態環境的影響隻字不提。網絡平台也應該承擔主體責任,加強內容的審核和管理。
雷東風倡議,政府在戶外運動安全知識普及方面多投入一些宣傳,讓社區或者協會給市民開一些講座,傳授專業的戶外技能。「讓徒步登山者從知識、裝備和應急能力上武裝好自己,這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戶外登山的風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