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文化節2025」展開期間,帶來了經典的中國戲曲︰京劇、越調、紹興越劇,以及粵劇已陸續登場,8月15 日、16日及17日為中國戲曲之母——昆劇的演出日子,3天的公演節目由浙江京昆藝術中心(昆劇團)主演。
此劇團前身為民間戲班,昆劇在建國前沒落,但昆劇「傳」字前輩︰周傳瑛、王傳淞等與朱國樑主事的蘇灘戲班,兼演蘇劇和昆劇組合,戲班於1956年落戶杭州,改名「國風昆蘇劇團」,劇團於1956年根據《雙熊夢》整理改編排演了《十五貫》,轟動全國,《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稱之為「一個戲救活一個劇種」。
近數十年,不少劇種都有改編,粵劇也有改編的《十五貫》。
今年中華文化節,浙江京昆藝術中心(昆劇團)為大家帶來了《十五貫》《獅吼記》和折子戲《南柯記·瑤台》《吟風閣·罷宴》《紅梨記·亭會》《浣紗記·寄子》《雷峰塔·水鬥》。
昆劇優雅唱做迷人,《十五貫》卻有別於昆劇一般的才子佳人題材,最早由「傳」字演員周傳瑛飾演清官況鐘、王傳淞飾演婁阿鼠,此劇代代相傳,今回由劇團的鮑晨飾演況鐘、田漾飾演婁阿鼠,聯合項衛東、徐霓、王文惠、王恒濤、胡立楠演出,令觀眾擊掌大叫好戲。 ●文︰白若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