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自去年4月香港實施首階段「走塑」管制以來,大家樂集團旗下逾380家餐廳積極響應,並鼓勵食客「走即棄餐具」。在過去的財政年度已成功減少使用472公噸即棄餐具。就下一階段「走塑」管制,大家樂集團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書面訪問時表示,現時市面上非塑膠容器替代品的款式雖然比管制實施初期增加了,但餐飲業界仍在努力地物色成本相宜且適合盛載不同食物的產品,支持環保之餘亦能顧及到食客的需要。
大家樂集團旗下全線品牌自去年4月16日起已部分轉用非塑膠外賣餐具(包括刀叉匙、飲管和攪拌棒等),以配合首階段的管制的要求。外賣客人若需要索取即棄餐具,每份會收取1元,集團希望藉此鼓勵更多客人「走塑、走即棄」。集團表示,過去一年,客人逐漸適應並轉用可重用餐具,現時僅約一至兩成外賣客人會加購即棄餐具,即棄餐具的使用量比實施管制前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堂食客人的數字亦按年錄得升幅,尤其是位於住宅區的分店,反映更多客人身體力行積極地支持「走塑」。
集團自去年4月亦同步推出「大家自攜杯」計劃,客人可以到9間指定分店以自帶杯購買飲品,計劃推出後反應良好。惟基於食物安全考慮,大部分分店暫不接受自備餐盒。「我們會建議客人於點餐時選擇以堂食方式取餐,再自行將食品轉入自備餐盒,既支持環保又確保出餐衞生。」集團發言人表示。
集團預期客人和前線員工在「走塑」初期需時間適應,因此投入資源培訓員工,確保他們熟悉法例要求和集團在環保方面的方針,並加強店內宣傳,鼓勵客人「走塑」。雖然部分外賣餐具已轉用非塑膠替代品,令營運開支在初時有所增加,但集團同時向客人加大力度推廣自備餐具,令即棄餐具的使用逐漸減少,有效控制成本。
大家樂續指,政府為餐飲業界提供各種實質支持讓他們清楚明白法例的要求,例如環保署舉辦線上和線下的培訓講座,解答業界對管制的疑問,並安排人員到訪分店進行宣傳教育,提高前線員工對管制內容的認知和了解。有關措施能夠協助業界早日符合法例規定。
對於政府即將推出的「非塑膠容器試驗計劃」,大家樂認為,業界或許需更多時間於市場上尋找合適的替代品和進行各種詳細測試,以確保客人的用餐體驗不受影響。「市場上的非塑膠容器替代品仍有待普及,餐廳在支持環保同時亦需從經濟角度和實用性謹慎挑選。」發言人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