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宏立 香港理大工商管理博士、香港銀行學會考試審核委員會委員、香港董事學會培訓委員會委員、香港學術及職業評審局專家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2023 年的報告顯示,目前人類勞動力的50%—60% 將輕易地被機器取代。到2030 年,自動化和 AI 最多可能導致8 億人失業。這個說法有些誇大,但對職場人士來說,卻是一個警號。
負責同一個職務的人越多,情況就越會朝不利於此職務在職者。因此,在未來的職場中,一個職工必須有超出常人的本領,才能繼續存在。由多名具有相同能力的員工執行同一職務的工作環境,將會在不久的未來消失。在這樣的變化中,企業組織內的員工今後會需要更加頻繁地與職務相似度低、流程連接性高的同僚或同業進行溝通,才可以磨煉自己。
魯班精神注重創新求變
今年7 月7日,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來到有140 年歷史的法定古蹟—魯班先師廟,出席由香港魯班廣悅堂主辦的「2025年青年魯班選舉」頒獎典禮。甯漢豪在致辭時表示,魯班精神既講求建造的基礎知識、規矩準繩及專門技術的運用,亦注重創新、發明和勇於求變的思維。作為「魯班傳人」,建造業的一眾持份者與時俱進,勇於應用創新科技。筆者知悉,建造業的創新建築方法有組裝建築法(MiC) 、機電裝備合成法(MiMEP)等,未來更會使用建築機械人。因此,從業員宜「一專多能」,盡量掌握及應用現代技術,不斷求新,才可以不被淘汰。筆者了解到,魯班精神正在內地弘揚,而香港也要發揚之。
善用網上課程學習新技能
世界日新月異,單靠既有知識,已無法應對未來挑戰,職場上的崗位正不斷改變,養成持續學習的生活態度和適應變化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進入AI 時代,學習的渠道很多,例如透過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型公開線上課程(內地譯為慕課)參加名牌大學免費或廉宜的網上課程,學習各種新知識和技能。香港中大自2013 年起發布一系列MOOC課程,在商業領域,便有中國策略、在中國做生意、向中國消費者銷售,而理大亦提供實用的 The English @Work 短期課程,教導學員英語文法、獨自學習的學術技巧(ASIL)、終身學習( Learning for Life)等,可供選擇種類可不少。
香港要在新時代維持競爭力,便要多設立可供在職者不斷進修的平台,尤其是實用及新科技(如AI)課程,以利他們求新求變。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