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本次閱兵的諸多亮點與特色。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寶峰 北京報道)九三閱兵舉世矚目。8月20日,國新辦就閱兵準備工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少將副局長吳澤棵,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閱兵指揮機構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政治工作部少將副主任徐貴忠介紹有關情況。這次活動按照閱兵式、分列式兩個步驟進行,時長約70分鐘。其中閱兵式環節,受閱部隊在長安街列陣,光榮接受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檢閱。他們透露,從近期組織的演練看,受閱部隊已基本做好接受檢閱的各項準備,全體受閱官兵一定能夠以最高標準完成受閱任務。

發布會還介紹了本次閱兵的諸多亮點與特色,據了解,此次首次集中展示解放軍力量結構新布局,同時所有受閱武器裝備都是國產現役主戰裝備,是繼2019年國慶大閱兵後我軍新一代武器裝備的集中亮相。

●九三閱兵第二次綜合演練現場。 視頻截圖

【軍力結構】

集中展示「4支軍種+4支兵種」

去年,我軍調整組建信息支援部隊,相應調整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領導管理關係。改革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體形成中央軍委領導指揮下的新型軍兵種結構布局,包括: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4支軍種,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4支兵種。

習主席親自決策調整組建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標誌着我軍構建起「4支軍種+4支兵種」的新型軍兵種結構布局。今年八一前夕,習主席簽署命令,發布4支兵種軍旗旗面樣式,標誌着我軍構建起以八一軍旗為主體、軍兵種軍旗為補充的新時代人民軍隊軍旗體系。這次閱兵,在黨旗、國旗、軍旗引領下,受閱方隊將擎軍旗和武警部隊旗集中亮相,這是我軍力量結構新布局在閱兵中的首次集中展示。

●九三閱兵首次綜合演練。 視頻截圖

新域新質力量比重上升

除了徒步方隊的4支戰略兵種本身就代表新域新質力量外,在裝備方隊中,還專門安排了無人、水下、網電等新型作戰力量群。

軍事力量結構更趨完善

軍旗體系的完善標誌着軍事力量體系的完善,這次安排受閱方隊擎各自軍旗和武警部隊旗,就是解放軍軍事力量的全方位展示。

武裝力量體系更為完備

這次閱兵不僅有解放軍現役力量,還有武警、預備役、民兵等武裝力量,構成了具有解放軍特色的「三結合」武裝力量體系。

●九三閱兵第二次綜合演練現場。 視頻截圖

【武器裝備】

首次亮相新型裝備佔比大

這次參閱的武器裝備,都是從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中遴選,首次亮相的新型裝備佔比很大,地面和空中裝備都是體系編成、混合編組,部分陸海空基戰略重器、高超精打、無人和反無人裝備,也是第一次對外展示。遴選陸上、海上、空中系列無人智能和反無人裝備,以及網電作戰等新型力量受閱,比如新型無人機、定向能武器、電子干擾系統等,展示我軍新域新質戰力。

參閱裝備數量型號達上百種

這次閱兵注重加強新裝備的管理保障。這次參閱的裝備數量型號達上百種,按照戰時要求,編組了精幹的保障力量,裝備聯合保障實現了向戰術層面的延伸,全程高效支撐高強度、快節奏的訓練實施。

以新型四代裝備為主體

受閱裝備以新型四代裝備為主體,比如新型坦克、艦載機、殲擊機等,按作戰模塊進行編組,展示解放軍體系作戰能力。

先進設備集中亮相

這次閱兵將集中亮相一批高超聲速、防空反導、戰略導彈等先進裝備,展示解放軍強大的戰略威懾實力。這次受閱的武器裝備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都比較高,充分體現解放軍適應科技發展和戰爭形態演變、打贏未來戰爭的強大能力。

裝備方隊按實戰化聯合編組

編成陸上作戰群、海上作戰群、防空反導群、信息作戰群、無人作戰群、後裝保障群和戰略打擊群等,不少是代表現代戰爭形態演變的最新裝備,還有一些是國之重器,充分展示解放軍制勝現代戰爭的強大能力。

空中梯隊按模塊化體系化編組

由先進的預警指揮機、殲擊機、轟炸機、運輸機等組成,基本涵蓋了解放軍現役主戰機型,很多是明星裝備,還有一些是首次公開亮相,充分展示解放軍空中作戰力量的跨越式發展。

其他方(梯)隊亮點

【空中護旗梯隊】由多型直升機組成多個編隊,以護衛旗幟、編成字符、懸掛標語等方式,體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家日益繁榮昌盛、軍隊不斷發展壯大,體現歷經80年歲月滄桑、偉大的抗戰精神薪火相傳,向全世界昭告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偉大真理。

【徒步方隊】體現的是「一老一新」,「一老」就是抗戰老部隊,受閱人員主要從前身為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華南游擊隊等單位,以及抗日根據地所在省份民兵為主抽組;「一新」就是軍事力量結構新布局,包括「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系。

【戰旗方隊】代表的是浴血於抗日烽火的功勳榮譽,每一面戰旗都是抗戰先烈用熱血和生命鑄就,都書寫着一段可歌可泣、蕩氣迴腸的抗戰歷史。

【聯合軍樂團】從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和其他部隊抽組軍樂骨幹,組成聯合軍樂團,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演奏大家耳熟能詳的抗戰經典曲目,和大家共同追憶那段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緬懷那些為民族獨立和自由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先烈。還有一些體現時代特色和強軍風采的新創曲目,也將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奏響。

來源: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網站

【專家解讀】戰力保障更自主

談及本次閱兵的特點,著名軍事問題專家宋忠平20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本次閱兵,所有的武器裝備都是立足於國產,而且更多是新型武器裝備。這體現出中國有完整的軍工業體系,我們的科技能力在不斷提升,這也帶動中國的軍工科技能力不斷提升。

宋忠平進一步說,全國產化還有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具備自主可控的戰鬥力和保障力。如果某些武器裝備依賴其他國家,那麼這場戰就沒法打了。我們只有讓武器裝備具備更強大的自主化,才能讓戰力得到可持續性發展。這一點對於解放軍來講至關重要。同時只有全方位掌握武器裝備研發體系,對外出口才會更具競爭力。

信息化系統全覆蓋

「本次閱兵,無人裝備是一個重大亮點。」宋忠平認為,無論是空中的無人裝備、陸地的無人裝備,還是海面的無人裝備以及水下的無人裝備,都會在本次閱兵中集中亮相。未來的戰場將會是 「有人無人」相結合的戰場,再往後發展的話,將會完全是無人戰場,無人裝備也將具備更強的戰場覆蓋性。

無人裝備基於什麼?宋忠平表示,答案就是人工智能。基於信息化系統的全覆蓋,只有做到這一點,無人裝備才能夠嶄露頭角,並且體現出更強大的戰鬥力和保障力。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所有的軍事能力、科技能力、軍工能力,包括網絡化體系建設、信息化系統建設,都是基於國產、基於自主研發,才能讓無人裝備具備更強大的戰鬥力和保障力。

維和35周年 中國堅決維護戰後國際秩序

據中新社報道,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日就閱兵準備工作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談及此次閱兵的國際啟示,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少將副局長吳澤棵表示,願同世界上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一道以史為鑒,堅決維護戰後國際秩序。

和平來之不易 和平必須捍衛

吳澤棵說,這次閱兵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他說,在中國共產黨倡導並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華兒女以巨大民族犧牲支撐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主要兵力,殲滅日軍150多萬人,譜寫了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篇章,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吳澤棵說,和平來之不易,和平必須捍衛。我們願同世界上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一道以史為鑒,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深刻教訓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持弘揚正確二戰史觀,堅決維護戰後國際秩序,堅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為人類前途命運爭取更加光明的未來。

受閱維和部隊具東北抗聯血脈

在介紹維和部隊方隊受閱情況時,吳澤棵說,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第一大維和行動出兵國,常態保持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關鍵力量。

「今年是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5周年。」吳澤棵說,35年來,中國維和部隊逐步走向科學化制度化軌道,形成符合國際標準、具有中國特色的原則政策和行動指南,實現了力量構成從單一軍種向多軍兵種拓展、任務類型從支援保障向綜合多能轉型、行動目標從監督停火向持久和平延伸,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對多邊主義和聯合國憲章宗旨與原則的堅定支持,彰顯了中國軍隊和平之師、正義之師、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

吳澤棵說,這次受閱的維和部隊方隊,遂行過國際維和任務,具有東北抗聯血脈,涵蓋工程兵、步兵等兵種專業。這樣安排,既突出對抗戰勝利的隆重紀念,又展現中方履行國際義務、維護世界和平的大國擔當。

他說,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中國藍盔」將繼續以熱血澆築和平盾牌,積極履行大國軍隊責任,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征程中續寫壯麗篇章。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