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校外學生宿舍項目進展
●永義集團拓展學生公寓業務,將紅磡漆咸道北的專才學生公寓森里推出招租。 資料圖片

香港高等教育高水平發展,配合建設國際教育樞紐的願景,令教育機構的相關配套也成為拉動經濟結構轉型的新動力。透過拆牆鬆綁鼓勵市場把商廈改裝為學生宿舍的城中學舍計劃,折射出傳統商業地產轉向人才發展服務的趨勢。該計劃今日(21日)推出滿一個月,持續引起市場回響,負責的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及教育局回覆香港文匯報指出,該計劃的政策方針是以清晰、易於遵循、合規,且具成本效益框架運作,各發展商/營辦商需要每年提交審核報告,確保改裝的宿舍符合要求。有立法會議員形容計劃是一舉三得,查詢反應熱烈;教育界則指計劃是推進高教產業的關鍵,並可鞏固國際人才高地的地位。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

就城中學舍計劃的具體運作,發展局及教育局綜合回覆指,會透過計劃支持發展商/營辦商及專上院校,以靈活方式營運,回應市場對學生宿舍的需求,包括可靈活合作及讓不同背景的合資格學生租用。自計劃推出後,當局一直與有興趣參與的發展商/營辦商聯繫並回應查詢,並會繼續提供適切協助,適時檢視計劃的落實情況及成效。

非本地生宿位料缺7萬

在監管方面,兩局指計劃下的發展商/營辦商須每年向教育局提交經核證的審核報告,提供學生宿位入住的統計數字,並證明報告期內相關資格準則已予遵從等。事實上,計劃推出一個月以來,雖仍未有合資格學生宿舍名單獲審批發布,但已牽動業界的積極反應,有物業代理主動標榜「受惠於城中學舍計劃」為賣盤特色,亦有院校及發展商近期接連推出多個宿舍相關項目(見附表)。

「現時八大宿位約4.4萬個,算上正在興建中的約5萬個,當中只有約兩成供非本地生使用。」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周文港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目前非本地生人數約7.9萬人,加上預計人數會持續增加,預料非本地生宿位缺口未來兩三年或高達7萬個。

周文港認為,該計劃有三大目標,一方面增加學生宿位,「在一個安全、符合學習主題、能夠提供群育生活、有足夠支援情況下照顧非本地生的住宿需要。」另因應本港近年商廈過剩的問題,讓合資格的建築物通過改裝後獲得善用,成為本港打造國際高等教育樞紐的重要基礎。此外,因應大量非本地生的居住需要,導致鄰近大學的私宅租金不斷上漲,「而這會為一般本地租戶帶來影響,所以計劃也是希望發揮引流作用,以緩和私樓租金升幅」,他形容整項計劃是一舉三得。

私營性質租金不設限

計劃下的學生宿舍屬自資和私營性質,局方將不會就租金水平設限。「目前大學內的宿舍,普遍約1萬元一個學期,即大約四五個月,多數不包水電煤,樓宇質素或較私營差一點,而計劃下的宿舍屬私營,在要收回成本並有盈利前提下,有心理準備會比大學宿舍貴。」據他所知計劃的查詢反應熱烈,相信計劃項目落成量的多寡,會是影響租金價格的關鍵。

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尚海龍認為,住宿是非本地學生一直要面對的痛點和難點問題,以他所知來港學生普遍支持城中學舍計劃,期望計劃能盡快為他們提供「平、靚、正」的住宿空間。不過他亦認為,除了計劃中的商廈及酒店改建,還應再考慮不同舉措,如近日香港中文大學和發展商合推的轉賣為租的宿舍嘗試等,只要能穩定發展,價格合理且能保障供應,也值得鼓勵。

助擦亮「留學香港」招牌

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認為,提供足夠學生宿位是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重要基礎,「當前香港傳統優勢產業正面臨挑戰,發展高教產業正適合現時環境。」他表示,香港坐擁五所世界百強大學,香港大學更是躍升至全球第十一的歷史高位,未來大有機會打入十大,「而且人才和資源靈活變通,一向都是香港的強項」,而計劃正有助未來進一步推廣「留學香港」,發揮優勢。

近期校外學生宿舍項目進展

●香港都會大學去年購入紅磡一幢酒店作學生住宿用途,命名為MU88,本學年起提供約220個房間。本月開展改造工程,完成後可提供430個床位,校方認為城中學舍計劃容許改裝停車場及後勤辦公室成學生活動空間,對善用宿舍空間有莫大幫助。

●中原投資首個學生宿舍項目尖沙咀一步居‧117上周開幕,提供67間客房共121個宿位,涵蓋一人至三人房,月租6,335元起,未正式開幕時已成功租出98%宿位。

●香港大學明德村3幢教職員宿舍擬採用建造、營運及移交形式,改裝或重建成現代化學生宿舍,提供900至1,000個宿位,本周一(18日)截止日共接獲逾20份意向書。

●恒基地產的大埔住宅項目迎林上月宣布轉賣為租,並獲香港中文大學確認為首棟專為該校學生打造的校外宿舍,房型包括雙人房至四人房,月租5,335元起,中大學生可與恒地直接簽租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