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陳翊庭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周紹基) 美國納斯達克擬於2026年下半年,實施每周5天24小時交易的機制,令港交所會否跟進成為市場近日熱話。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昨日回應,港交所對此並沒有既定立場,但將秉持審慎漸進原則,在充分借鑑國際同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市場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她表示,此事需要廣泛徵詢公眾意見,「我們一定要兼顧對整個流程會否造成壓力,怎樣去減低風險,要有一個充分分析。因為若24小時無縫交易,萬一有什麼出錯,就沒有挽救餘地了。」

出事就沒有修復問題餘地

她表示,港交所目前希望盡量給予市場有更多便利以參與交易,但也要充分分析24小時交易的相關流程,會否造成運作壓力及增加相關風險等,因為在現時的流程中,若出現任何問題,亦有數小時可供修補,但在24小時交易中,卻沒有修復相關問題的餘地。

陳翊庭展望今年下半年及未來,港交所將繼續致力於提升平台、基礎設施及產品,為投資者和發行人提供多元化的產品、充裕的流動性和高效的互聯互通機制,助他們應對不斷變化的全球宏觀經濟環境。

「T+1」結算留待市場決定

此外,不少市場如英國及歐盟等均表示,預計將在2027年底之前,轉用「T+1」結算周期,若相關市場全部轉用「T+1」結算周期,料屆時全球股市將會有88%交易採用「T+1」結算周期。港交所首席營運總監劉碧茵表示,港交所一直積極與市場參與者,就縮短現貨市場結算周期進行探討,港交所的技術系統在今年年底前將可以支持「T+1」結算周期,但市場何時實行「T+1」結算需要徵求多方市場參與者意見。她強調,香港不能與國際市場脫軌,但該進程還需待交易系統升級、風險管理體系完善,以及監管框架配套成熟後才可逐步完善。

港交所在業績報告中提及,為撥資購置港交所總部物業,外部組合於2025年第二季全數贖回,港交所財務總監許亮華強調,集團並沒有為購置港交所總部物業進行借貸,相關作價全由上述外部組合的資金來支付,並指上述外部組合的贖回需時,現時回籠現金已有約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