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在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日均成交額高達2,40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且按年急升逾1倍。香港具備「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隨着與內地股市「互聯互通」的不斷擴大和深入,持續吸引內地和國際資金雲集,從而在股市和經濟之間形成良性循環。港交所應繼續推動適應市場變化的改革,進一步吸引更多企業和資金來港,增強市場競爭力。

股市成交暢旺,首要原因在於內地及國際資金對香港前景的普遍看好。當前部分經濟體築起貿易壁壘、收緊資本管制,在「一國兩制」的制度下,香港擁有「內聯外通」的得天獨厚優勢,香港金融市場的確定性不斷強化,為國際資本提供了可預期的投資「避風港」,吸引歐美長線基金和中東主權財富基金等外資重返港股市場 ;香港與內地金融互聯互通措施不斷深化,上半年北向交易日均成交額按年升32%,南向交易日均成交額更是急升近2倍,可見內地投資者對離岸市場的參與度不斷提高,大量資本尋求多元化投資渠道,為港股市場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股市的暢旺對香港經濟增長形成了良性循環。一方面,股市交投活躍能夠提升企業的估值水平,使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更高的認可和評價,從而吸引更多優質企業選擇來港上市。上半年,香港新股市場集資額重回全球榜首,按年升逾7倍,共迎來44家新上市公司,IPO集資總額達1,094億元。截至6月底,正在處理中的新股上市申請數目上升至207宗,較去年底大幅增長近1.5倍。另一方面,股市的繁榮還能刺激對香港高端服務業的需求,如金融、法律、會計等專業服務領域,為本地經濟帶來新的增量,推動香港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港股交投活躍、表現出色,離不開港交所近年積極推動改革。從2018年允許「同股不同權」架構企業上市,到吸引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登陸,再到實施「打風不停市」機制,每一項改革都旨在提升市場包容性、韌性與國際競爭力。這些舉措成功吸引了眾多新經濟龍頭企業來港掛牌,重塑了港股市場結構,提高了股市的交易效率,也為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資選擇。

展望未來,港股的改革步伐仍在加快。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下半年將繼續推進多項提升市場競爭力的措施,其中包括:展開縮短現貨市場結算周期的準備工作、擴大無紙化上市機制、落實優化IPO定價機制,以及推出首階段收窄股份最低買賣差價措施。這些改革方向精準對焦市場痛點,既回應了國際投資者的訴求,也體現了香港與時俱進、自我完善的決心。這些改革措施將為香港股市注入新的發展動力,使其在全球金融市場的競爭中更具優勢。

隨着中國經濟的日益強大,香港作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發展前景亮麗。即使股市成交在上半年創下新高,但與美國紐約交易所日均以千億美元計的規模仍有距離。相信在特區政府和業界的持續努力下,香港將不斷穩固其在全球金融版圖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為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