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芷珊)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昨日就加快香港低空經濟發展,提出涉及12個範疇、45項具體建議,涵蓋頂層設計規劃、跨境貨運航線與通關安排等,冀為香港開拓經濟新增長點,推動大灣區成為全球低空經濟的「先行者」及「示範區」,助力內地與香港低空經濟企業搶佔全球低空經濟逾萬億市場的新「藍海」。
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創會會長、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現時最迫切的是「頂層設計、低空監管及城市管治」,強調若缺乏頂層設計和目標定位,難制定全面發展策略,方向亦會變得模糊,期望特區政府制定具體的香港低空經濟發展策略文件,明確展示特區政府目標與路線圖,不僅讓本地市場了解政府方向,也向全球產業和投資者展示香港的決心。
此外,隨着低空經濟發展,政府部門工作日益繁重,除負責低空經濟「監管沙盒」首批試點項目,亦要與專責部門進行協調,未來更要負責監管工作,故建議政府成立專責的「低空管理局」,負責落實發展策略,並建立「低空交通管理平台」監管低空空域、統籌航線及營運審批,並推動跨部門協作,促進大灣區跨境合作。
她並指出,政府也應建設本地的低空交通管理平台(UTM),負責航線審批、實時數據監管及事故通知等,實現「一平台管全局」,且該平台需與大灣區內城市及未來中央相關平台接軌互通。她透露,政府已邀企業協助研究香港如何設立該平台,希望完成研究後盡快落實執行,確保眾多無人機能安全飛行。
指無人機運送新鮮魚生北上更省時
針對「跨境貨運航線與通關安排」範疇,聯盟副會長、智慧城巿聯盟創辦人兼榮譽會長鄧淑明建議,將屯門內河碼頭相關的海關及物流設施配套,改造為低空經濟物流運輸中心,並善用碼頭可在15分鐘內連接香港國際機場貨運區的地理優勢,以及內河碼頭範圍內珍貴的土地資源,建立優質的低空客運和物流中心,「例如日本新鮮魚生,先運到機場,再於內河碼頭用無人機飛廣州、韶關等地,用陸路要4至6小時,無人機只需30分鐘。」
此外,聯盟並建議以香港國際機場高空貨運與正在建設的大灣區低空物流鏈對接,將航空貨運中的高附加值、急時效貨物轉至中型無人機並配合冷鏈運輸,實現同日到達市場,拓展餐飲、高端食材等市場機會。
低空經濟建議摘要
1. 頂層規劃、低空監管及城市管治:設低空管理局落實發展策略,並建立低空交通管理平台統籌航線及營運審批
2. 法規與監管:制定跨境飛行許可指引,規範飛行範圍,推動粵港澳三地協同制定統一的無人機跨境飛行管理法規
3. 基礎建設:規劃及提供土地和政策鼓勵業界建無人機起降設施,並在珠港澳設專用低空飛行通道
4. 跨境貨運航線與通關安排:將屯門內河碼頭海關及物流設施配套改造成為低空經濟物流運輸中心,開通廣州至香港低空跨境航線
5. 低空旅遊:打造「低空+文旅」旅遊模式和旅遊航線,依託維港遊航線定制伴飛拍攝方案
6. 監管沙盒、試點與推動措施:加快低空經濟監管沙盒項目進展,盡快推展第二期試點項目申請
7. 公眾參與、宣傳與國際合作:舉辦國際低空經濟峰會,將香港打造為低空經濟國際樞紐與對外示範平台
8. 人才、科研、教育與標準:推動大學與科研機構推動低空經濟前沿研究,建立專業人才庫並與內地推動人才互認機制
9. 財政支持與保險:設低空經濟科研基金,並推動發展低空經濟保險服務
10. 通訊、網絡與專用頻譜:構建覆蓋200米以下空域的中低頻+高頻毫米波雙頻網絡聯5G-A / 5.5G 演進方向,自用於通訊和感知,推動電訊營運商構建低空智聯網
11. 制定低空經濟標準:統一技術、安全、監管及服務標準,建立對標國際及接軌內地的低空經濟標準架構
12. 數據合規、隱私與安全:發布合規操作指南,提供清晰合規路徑,特區政府發行電憑證,識別飛行器身份和所屬
資料來源: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芷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