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雄 西貢區區議員 胡汶軒 中西區區議員

近日,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電影《南京照相館》在內地上映後迅速登上票房冠軍,網上評分更高達9.7分,該片即將於下月初在香港上映。電影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以一家照相館為背景,講述主角們為保存日軍1937年在南京實施暴行的照片,展現出堅毅不屈的民族氣節。許多內地觀眾表示,情節到動人處不禁熱淚盈眶,深刻體會到今日國家的強大來之不易。筆者認為,這是一部極佳的國民教育教材,若配合抗戰勝利紀念日舉辦實體活動,將有助激發年輕一代的愛國情懷。

電影在內地上映後,網上隨即掀起一股「尋根熱」,不少人紛紛分享自己家族在抗戰時期的故事,進一步深化對國家歷史的認識與討論。用電影講述歷史故事,相比傳統課堂教學更具感染力,能讓國民教育變得立竿見影、更加生動、貼近生活。

內容動人激起共鳴

一位從事愛國主義教育課程的朋友曾談到教學中的兩大困難:一是學生普遍興趣不高,主因在於課堂形式難以帶來親身體驗;其二,學生對抗戰歷程、民族苦難等宏大概念較難理解,加上課堂時間有限與形式較為單一,導致這些複雜議題不易講透。

這次《南京照相館》的上映,正好為年輕人提供了一次了解國家歷史的寶貴機會,對提升學習動機和理解深度大有幫助。一方面,電影讓學生得以對國家與人民曾經歷的傷痛有所共鳴,體會到抗戰期間人民的艱苦奮鬥,從而加深觀眾自己的國家榮譽感與使命感,讓國民教育不再「遙不可及」,變得真實且具感染力;而中華兒女在抗戰中展現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大義,更提醒當代青年在面對挑戰時應該砥礪前行。透過組織學生觀影,並配合放映後交流、主題討論等延伸活動,能夠幫助他們建立起對歷史更真實、更具溫度的體會,進一步深化情感認同與理性思考。

未來本港的國民教育政策應「虛實並重」,結合電影等虛擬媒介與實體活動,全方位提升成效。例如,早前山東艦航母編隊訪港,讓許多香港青年親身感受到祖國國防力量的強大。《南京照相館》與山東艦訪港所引起的熱潮,既能深化年輕一代對歷史的理解,也能強化對民族成就的自豪與認同。

筆者建議,有關部門可於抗戰勝利紀念日、國慶等重要歷史時刻,多舉辦同類型推廣活動。除了放映新製作的家國情懷電影,也可積極組織學生觀看經典抗戰紀錄片或其他歷史影片,幫助他們更全面、更立體地認識國家發展的艱辛與輝煌。同時,可參考山東艦訪港時的成功模式,增加學生參與實體活動的機會,並結合創科教育,例如安排參觀軍事科技展覽,讓學生直觀理解我國國防現代化的卓越成就,從而激勵年輕人在科研等領域立志貢獻,報效國家。

鼓勵青年自強不息

從《南京照相館》所呈現國家曾經的苦難與積弱,到山東艦所代表當代中國海軍的雄厚實力,我們見證了中華民族從危難中奮起、在挑戰中前行的艱巨歷程。影片中,吉祥照相館的平民百姓在南京大屠殺期間面臨生死抉擇,仍毅然守護歷史真相;照相館老闆、郵差等人以生命掩護罪證的堅毅勇氣,令人動容,也體現了中華文化中不屈不撓、艱苦奮鬥的精神底色。

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論壇致辭中所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未來的指南針。我們紀念抗戰勝利,不但是為了銘記歷史,更是為了啟迪今天、開創未來。」國民教育的核心,正是要將這樣的精神血脈傳承下去。願年輕一代銘記歷史、自強不息,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