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文匯報訊 美國多個盟國早前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不過包括日本、韓國、英國及歐盟等盟友,至今仍未獲得特朗普政府允諾的汽車和鋼鐵等產品的關稅減免。《華爾街日報》指出,這些協議在數周前陸續公布,但達成協議非常倉促,許多條款仍不知如何履行,盟國出口美國的部分關鍵產品,至今仍被徵收高額關稅,許多盟國官員私下對美國貿易政策走向感到疑慮。

英最早簽協議 美仍未下調稅率

報道指出, 特朗普政府宣稱美方會降低關稅稅率,換取貿易夥伴對美投資、採購美國商品等。不過美國依然根據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頻繁調查特定進口商品是否影響美國國家安全,以此為由對部分商品徵收的關稅,並未伴隨協議達成而調整。例如日本和韓國製造的汽車,出口美國仍被徵收25%關稅,而非協議中列明的15%。英國作為最早與美國簽署協議的國家,也在等待美方下調鋼鐵關稅。

《華爾街》分析,特朗普傾向於以口頭承諾和政治施壓,取代詳細條約,這種方式相較傳統協議磋商更加靈活,但缺乏確定性,許多協議細節欠奉,執行中極易出現分歧。包括韓國在內的不少貿易夥伴公布的協議內容,都與美方公告有明顯出入。日本還因美國公布的貿易協議,未有如約為日本適用「關稅減免特別措施」,匆忙派官員赴美交涉。

分析認為,特朗普政府的貿易磋商細節混亂,令國際貿易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美方雖稱會公布更詳細的文件,但仍保留美方認定對方違約時調整關稅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