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融合與「一帶一路」高質量共建的時代背景下,廣西作為中國面向東盟的重要國際門戶,其戰略價值正不斷躍升。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香港廣西南寧市同鄉聯誼會會長王家揚憑藉多重身份與國際視野,長期推動桂港協作、促進青年培育、加速區域資源互通,致力將桂港兩地打造成大灣區與東盟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為國家區域協同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夯實桂港合作 打造大灣區戰略腹地
王家揚認為,廣西要在大灣區與「一帶一路」雙重戰略中承擔更大使命,必須全面發揮自身的區位、資源與產業優勢。他指出,廣西與東盟山水相連、人文相親,是中國與東盟合作的重要橋頭堡。未來,廣西應進一步升級與東盟的經貿與產業合作,特別是在農業、能源、旅遊等領域建立更加緊密的互動機制。同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能為廣西提供多元化的國際融資渠道,推動更多優質企業通過香港上市或發債,構建面向東盟的開放門戶與資本平台。他強調,廣西與大灣區的互聯互通,離不開一張更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加快高鐵、高速公路與航空的對接,將讓人流、物流、資金流更加高效地雙向往來,促進北部灣經濟區與大灣區在產業鏈與供應鏈上的深度融合,形成優勢互補、協同共進的格局。
在人才領域,王家揚特別看重桂港兩地的教育與產業聯動。他指出,桂港兩地大學合作交流已取得良好成效,未來可將這一模式延伸至更多優勢產業,尤其是中醫藥等具特色的領域。透過聯合研發、雙向實習與專業人才引進,不僅能培養本地高端技術人才,還能吸引具有國際背景的專業人士來桂發展,提升整體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雙軌並進 深植青年家國情懷
在推動產業與區域合作的同時,王家揚對青年培育的重視更是貫穿始終。作為香港海關「Customs YES」管理委員會副理事長,他深知青年是國家未來的中堅力量,多年來積極舉辦多元化的活動,香港青年代表團走進國家發展的核心重地——從天安門廣場觀摩莊嚴的升旗儀式,到與解放軍儀仗隊交流護旗技藝;從赴滬杭參觀抗戰紀念館體悟民族精神,到走進創科企業感受現代化建設的脈動,這些沉浸式的體驗,讓青年在親身感受歷史與國家建設成就的過程中,建立起深厚的家國情懷與歷史責任感。
王家揚同時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協會青年機遇委員會副主席,他推動的「張騫計劃——大學生暑期實習項目」已連續舉辦多年,足跡遍及希臘、泰國、馬來西亞等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今年更在全球範圍內提供多個海外實習崗位,並組織港青深入柳州五菱汽車與霸王螺螄粉產業,近距離感受「灣區接單、廣西製造」的產業協同模式。許多青年在實習後選擇留桂發展。從短期體驗轉變為長期紮根,這正是他所希望促成的深度融合與互動。「真正的公民教育,不只是課堂上的知識傳授,而是要讓青年走進歷史現場、走進國家發展的每一個節點,從中找到自己的責任與角色。」王家揚語氣堅定,這份對青年的期望,既是他多年推動交流活動的初心,也是他對青年的肯定。
發揮香港優勢 做好「超級聯繫人」
談到香港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定位,王家揚堅定表示:「香港的核心價值在於『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們推動區域共贏的現實路徑與國際擔當。」他提出,香港可以在兩個層面發揮獨特作用——一方面,充分利用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為廣西及「一帶一路」沿線企業提供全球融資、併購及資本運作平台,助力中國優質產業加速走向世界;另一方面,發揮「超級聯繫人」功能,將香港的專業服務、國際網絡與創新能力引入廣西與東盟市場,推動技術、資本與市場的高效對接。在他看來,當桂港兩地精準互補、雙向奔赴,不僅能為大灣區與「一帶一路」注入澎湃動能,更能以具體成果向世界展示「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與強大生命力。
王家揚肯定地表示:「我們既有信心也有能力,讓桂港合作成為國家區域協作的典範,讓香港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國際舞台上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國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