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當前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情況如何?感染後有無後遺症?感染病毒的蚊子有何特性?全國有何防控舉措?……國家疾控局赴佛山工作組專家接受專訪,解答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

問題一:佛山的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情況如何?
據佛山市衞生健康局通報,8月17日當地新增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45例。近段時間以來,新增確診病例繼續呈持續下降趨勢。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研究員任東升表示,佛山基孔肯雅熱疫情從高峰期的每天600多例,穩步下降到每天100例以內,說明前期的防控措施成效進一步鞏固。
他表示,目前佛山新增病例呈現散發狀態。下一步將採取更精準的防控措施,進一步把疫情控制住。
問題二:佛山收治的基孔肯雅熱患者情況怎樣?
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陳志海介紹,基孔肯雅熱主要有3大症狀:發熱、皮疹、關節痛,持續時間並不相同。

他表示,最需要關注的是關節痛,主要是一些小關節,其中踝關節痛最為常見,也對患者影響最大。
「有的患者早晨起來要下地,腳一踩地,就又坐回床上去了,因為兩個腳踝支撐不住。」陳志海說,部分患者出現腰背痛、髖關節痛、膝關節痛等。基本在1周至3周之內就康復了。
目前,佛山已收治幾千例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尚未發現有患者留下後遺症。
問題三:患者康復需要注意什麼?
陳志海說,佛山的患者中,有部分9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由於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需要格外關注。
根據目前研究結果,基孔肯雅病毒有至少3種基因型,但只有一種血清型。「這意味着人感染一次後,就會產生針對該血清型的免疫力,基本上就不會再感染第二次。」
除老人和1歲以下嬰幼兒之外,有文獻資料顯示,孕婦如果在分娩之前感染髮病,病毒載量很高,新生兒有可能在分娩過程中感染病毒。目前佛山暫未發現類似病例。
問題四:蚊子是否對殺蟲劑存在抗藥性問題?
近期有研究稱,對在廣州採集的白紋伊蚊進行基因檢測,結果顯示相關樣本攜帶對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的抗藥性突變。
專家表示,蚊子對某種殺蟲劑產生抗藥性是正常現象,但不能因為蚊子對某幾種殺蟲劑產生了抗藥性,就推斷對所有殺蟲劑存在抗藥性。
任東升說,佛山已採取針對措施,目前使用的殺蟲劑做過藥效評價實驗,證實是有效的。
問題五:蚊子在多長時間內具有傳染性?
專家介紹,蚊蟲叮咬了一個基孔肯雅熱感染者之後,病毒會在蚊子體內經過1周左右的外潛伏期,蚊子就具有了傳毒功能,蚊子會一直攜帶病毒直到死亡。
廣東環境條件比較適合蚊蟲生存,成蚊可以存活1至2個月甚至更長。因此,殺滅成蚊是防控疫情的關鍵措施。
任東升說,目前還未見到基孔肯雅病毒經蚊子傳代後傳播的可靠證據。
問題六:全國對基孔肯雅熱風險如何管控?
近期發布的《基孔肯雅熱防控技術指南(2025年版)》將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基孔肯雅熱流行風險由高到低分為Ⅰ類、Ⅱ類、Ⅲ類、Ⅳ類地區。
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都是通過伊蚊進行傳播,在傳播風險上具有相似性。此次劃分的Ⅰ類地區指媒介伊蚊活躍期較長、既往報告登革熱本地病例較多、聚集性疫情發生風險相對較高的6個省份,包括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雲南。
任東升說,不同等級的風險地區劃分,並不代表當地基孔肯雅熱疫情實際發生的情況,而是根據當地伊蚊的活動周期和既往登革熱的病例數量來劃分的。
相關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