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莫楠)適逢今日(8月19日)是世界人道主義日,嶺南大學宣布與聯合國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創立「聯合國大學 - 嶺南大學人道及創新科技中心」,成為亞洲首間與聯合國大學共建聯合國樞紐的高等學府。該中心將於今年十月正式投入運作,年度營運預算逾八百萬港元,重點設立「人道主義創新與科技實驗室」,透過前沿科技研發、專業人才培育及國際協作網絡,致力改善全球南方發展中地區的生活條件;同時設立專項獎學金,支持當地青年以知識創新實現社會理想。
「聯合國大學 - 嶺南大學人道及創新科技中心」將由嶺大服務研習處及創業行動總監高永賢出任創始總監,並與聯合國大學駐澳門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和主管Georgina Curto Rex統籌運作。中心成立後首批重點項目包括:
(一)研究及設計:與多倫多大學合作,為菲律賓偏遠島嶼設計的遠程監控雨水收集系統,能遙距收集及分析降雨量、使用量、雨水質量,以及用水時間等。透過數據分析,能更有效預測及管理水資源的分佈及使用。另一項目同為菲律賓設計,剛於矽谷國際發明節奪得銀獎的「Incuvia模組化便攜式可摺疊經濟型嬰兒保溫箱」,該產品能夠在缺乏醫療設施的離島山區,及只有電單車能到達的偏遠地方為初生嬰兒提供緊急保護,等待醫護人員到達或送往市區醫院。
(二)教育及能力建設:與聯合國大學合辦雙學位碩士課程及短期培訓,並提供獎學金給全球南方學生,為全球南方國家培育具有數據科學及科技創新能力的領袖,讓更多青年以知識與創新實踐理想。
(三)、實踐與倡議:研究或設計項目的成果均強調「用者為本」,透過與發展中國家學術機構建立夥伴關係,確保項目成果能持續落地應用。同時將舉辦系列工作坊及展覽活動,推動人道科技,擴闊香港的創新創意空間,促進本地青年參與全球可持續發展事務。
嶺大校長秦泗釗提到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頂尖科研學者和國際網絡,同時鄰近亞洲多個發展中國家,他認為中心的成立有助發揮本港的科研與國際化優勢,將科創成果快速轉化為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案,再延伸至亞太地區及全球南方國家,讓科研落地並產生實際的社會經濟效益,同時培育兼具科研能力與人道關懷的新一代領袖,驅動科技發展服務人類福祉,創造更永續的未來。
聯合國大學校長兼聯合國副秘書長奇利齊·馬瓦拉(Tshilidzi Marwala)表示亞洲擁有全球南方人口的重要比例,也面臨許多複雜挑戰,通過成立中心,將建立亞洲創新能力的樞紐,深化南南合作,並加快把這些解決方案推廣到世界各地,是聯合國大學全球使命的重要進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