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至右:德勤中國香港稅務與商務諮詢主管合夥人劉明揚、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德勤中國香港政府及公共服務行業主管合夥人胡家威、德勤中國戰略與經濟諮詢合夥人江偉軒。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業俊 攝
全球主要股市交易時段
港股及港股ADR交易時間表

特區政府下月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市場預料經濟轉型將成為重點主題。為進一步吸引資金並連結海內外市場,德勤昨日提出8項針對性措施進一步強化香港金融市場和專業服務,包括透過延長港股交易時段2小時至黃昏6時、擴大港股通的投資者基礎,以及短期減半「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模式」下人民幣櫃台的買賣印花稅等,以進一步提升股市流動性,促進香港資本市場和吸引國際及內地資金。 ●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昨表示,特區政府自2023年起推出多項措施提升股票市場流動性,成效顯著,今年港股日均成交額躍升,新股集資額更暫列全球榜首。為進一步吸引資金並連結海內外市場,該行提出8項措施進一步強化香港金融市場和專業服務,當中,建議分階段延長港股交易時段,首先將港股每日收市時間由目前16:10延長至18:00,務求與歐洲各大主要市場的股票早市時段重疊。當相關交易系統、風險管理機制和監管框架完善後,當局可進一步研究邁向更長交易時間,甚至24小時交易,以涵蓋更多時區的國際投資者。

冀與歐洲主要股市早市重疊

現時港股交易時段由09:30至16:10,並有17:15至翌日凌晨3:00的夜期交易時段。在美國上市的港股預託證券(ADR)在香港時間22:30至翌日凌晨05:00隨美股交易,換言之,港股及ADR已覆蓋亞洲及美股交易時段,投資者全日可以投資港股的時間長約17小時。

問及港股的廣度和深度是否足以支撐24小時交易,歐振興認為,延長交易時段是全球金融市場發展趨勢,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亦計劃明年上半年推行股市24小時交易;香港在大勢所趨之下要保持競爭力,就需要持續銜接全球金融市場,包括不斷更新系統。而且,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匯聚來自全球不同時區的投資者,相信如果開拓到24小時交易,對於吸引國際企業來港上市將是很大賣點。

他續指,港交所在過去幾年已更新過結算系統,相信如果將交易時段延長至下午6時是可行的;但晚上交易就需要進一步更新系統和引入新科技,包括監管、檢測及風險管理系統,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科技,以檢測交易中出現的異常變動。相信推行24小時交易不能一步到位,而是需時逐步優化並不斷提升配套系統才能落實,但由於納斯達克最快要明年上半年才會開始24小時交易,因此香港仍有時間做好把關和推動延長交易。

建議設「海外公司上市專線」

此外,為吸引更多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德勤又建議適度放寬「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要求,例如「創新產業」定義、市值或收益要求,以及特權投票比例限制等;並且放寬第二上市門檻,例如下調市值要求,吸引更多中概股回流和國際公司赴港上市,並推出「海外公司上市專線」以提供更直接的指引和諮詢服務;同時建議擴大「科企專線」保密上市申請的適用範圍,以涵蓋更多科技企業。

德勤就施政報告部分建議

■提升股市流動性,深化資本市場

●延長港股交易時段至下午6時,最終落實24小時交易;

●擴容港股通,包括放寬港股通投資者的條件和門檻,以及將人民幣櫃台交易的買賣印花稅短期減半(例如3年);

●吸引更多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包括適度放寬「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要求、放寬第二上市門檻,及擴大「科企專線」保密上市申請的適用範圍;

●稅務優化吸引國際企業雙重上市,針對已在外國主要上市的雙重上市公司,將其在港的股份買賣印花稅減半。

■助力內地企業出海

●成立「出海企業信貸風險分擔基金」;

●成立「企業出海服務辦公室」、舉辦出海博覽會及組織參與海外展會;

●推出專用商務簽證。

■北部都會區融資和建築模式創新

●激活資產與創新融資,以及政企共創「產城融合」,構建「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協同平台;

●加強跨境要素流通,建立港深聯合數據監管框架、推行智能通關系統,以及配合低空經濟;

●提升對龍頭企業吸引力,構建高能級產業集群生態,錨定「產業鏈鏈長」落戶;

●促進資金資源投入,建立大灣區聯合融資平台及大灣區建築供應鏈協同。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