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特首李家超下月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市場關注政府怎樣解決財赤問題。德勤中國香港稅務與商務諮詢主管合夥人劉明揚昨指出,政府應對財赤,除了節流更要開源,政府近兩年推出不少刺激經濟措施已逐見成效,相信會帶動本港經濟增長。但他認為,政府還需要進一步推動不同刺激經濟措施,並加強對外推廣本港營商環境的優勢。德勤中國香港政府及公共服務行業主管合夥人胡家威就提到北部都會區的建設,認為政府須持續探討解決不同發展瓶頸,透過融資和建築模式創新,加快北都建設步伐,為香港未來注入新動能。
劉明揚指出,政府近兩年推出不少刺激經濟措施已逐見成效,特別是金融及專業服務業發展,如家辦和投資移民的政策優化,同時更多人才來港亦會帶動住屋和教育需求。最新的公司遷冊制度已吸引兩家大型跨國保險公司遷冊來港。香港資本市場亦見增長,去年開放式基金型公司及有限合夥基金的成立數目亦按年大增,對於本港資產管理行業注入很有力的強心針。
措施需提速提效加快步伐
另一方面,北部都會區是政府推動的策略性區域發展計劃,旨在於香港北部構建一個融合創新科技、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育的綜合都會區。胡家威認為,過去兩年政府加快建設北都,積極推動片區開發等創新發展模式,進展令人鼓舞。中央政府期望香港在發展方面「拆牆鬆綁」,特區政府須持續探討解決不同發展瓶頸,透過「提速、提效」措施,加快北都建設步伐,為香港未來注入新動能。
德勤建議透過融資和建築模式創新,為北都建設「提速、提效」。在提速方面,德勤建議激活資產與創新融資,透過現有基建資產(如營運權)或未來現金流作為融資途徑,例如研究以未來收益為基礎的融資工具,以撬動市場資本,實現「以建促融、以融提速」的良性循環,確保重大工程盡快啟動。
優化土地允許多功能「混用」
提效方面,德勤建議政企共創「產城融合」,構建「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協同平台,並以交通樞紐或科技走廊為核心,打造多功能的產城綜合體。同時建議優化土地混合利用整合「產、居、商、學、研」功能,整合產業空間、居住配套、商業服務、教育資源和創新載體於一體,激發內生性的經濟與土地動能。
至於建築模式方面,德勤建議以科技驅動發展,採用前沿技術轉化及產業化引用,加速建造業現代化轉型,重點突破產業化建造技術瓶頸,推動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前沿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通過自動化流程重構與傳統工藝革新。同時建議區域協作,善用內地供應鏈與科技協作,借助內地供應鏈的規模效益和先進標準,採購高性價比的建材和技術,並引入內地成熟的智能建造技術,以降低建築成本和提升項目效率。德勤又建議構建基建領域跨境要素協同,依託香港建造業標準優勢,構建覆蓋技術互認、人才流通、供應鏈協同、數據聯通的跨境要素合作網絡,將香港打造為大灣區國際基建規則銜接的「轉換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