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習近平檢閱受閱部隊。
●2018年4月12日,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展示人民海軍嶄新面貌,激發強國強軍堅定信念。習近平檢閱部隊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航母打擊作戰群等接受檢閱。
●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東風-41核導彈方隊接受檢閱。
●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維和部隊方隊接受檢閱。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閱兵。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方陣通過天安門廣場。
●1984年10月1日,國慶35周年慶典在天安門廣場舉行。
●1999年10月1日,首都各界群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由陸、海、空三軍航空兵組成的空中梯隊機群飛過天安門上空。
●2009年10月1日,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國慶閱兵分列式中的99坦克方隊正在通過天安門廣場。
●201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哈薩克斯坦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2017年,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位於內蒙古的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
●2018年4月12日,中國海軍閱兵式上接受檢閱的遠海作戰群,由052D型、052C驅逐艦和054A型護衛艦組成。
●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圖為受閱的無人作戰第1方隊。

明日關注:據新華社報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於2025年8月20日(星期三)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少將副局長吳澤棵,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閱兵指揮機構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政治工作部少將副主任徐貴忠介紹閱兵準備工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閱兵式上,飛機不夠,只有17架。當時,周總理說:飛機不夠,我們就飛兩遍。如今,新時代的中國,已是國富兵強、山河無恙。從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第一次閱兵式,到2019年10月1日國慶70周年大閱兵,中國軍隊受閱武器裝備早已從繳獲的「萬國牌」,躍升為100%自行研製。一次次閱兵歷程見證了新中國軍隊的跨越式發展,展現出了中國的大國擔當,向世界傳遞出了和平的堅定力量。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靜、葛沖 北京報道

1949年10月1日,在開國大典群眾慶祝大會和閱兵式上,由於當時「飛機數少了點」,只好決定通過天安門上空前隊的P-51戰鬥機,在通過天安門後,即右轉180度到東門,再進入一次受閱航線。而如今,一路走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日益提升,特別是武器裝備方面,與過去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語。

東風洲際導彈驚艷世界

1984年,在慶祝新中國成立35周年的閱兵式上,東風洲際導彈第一次亮相就驚艷了世界,讓世人見證了中國力量。2015年9月3日,抗戰勝利日大閱兵,受閱裝備全部為國產主戰裝備,84%為首次亮相。短短兩年後,慶祝建軍90周年閱兵,受閱部隊近一半裝備是首次亮相。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歷經全面改革重塑後的人民軍隊光榮受閱,受閱裝備40%為首次亮相。

新亮相裝備成閱兵亮點

現在,中國軍隊擁有了以前沒有的預警機、加油機、國產航母等,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從無到有的難題。如今,99A坦克、15式輕型坦克、05A式兩棲突擊車,成為陸戰體系的拳頭裝備;運-20、殲-20、直-20,中國空軍早已今非昔比;東風-26核常兼備導彈、東風-31甲改核導彈、東風-41核導彈,中國軍隊的「撒手鐧」和「王牌」不斷升級換代……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軍隊裝備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每次閱兵最大亮點就是新亮相裝備多,而且都是自主研發的國產裝備。一件件武器裝備的背後,是中國軍隊的跨越式發展,是中國軍隊在有效遏制戰爭威脅,營造中國安全有利戰略態勢、維護全球戰略平衡和穩定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專家:中國越強大世界越和平

知名評論員宋忠平向香港文匯報指出,中國的閱兵不是要以武力威脅誰,而是要彰顯和平,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他說,中國通過閱兵這種和平的方式彰顯出中國的力量越強大,世界的和平因子就越多。中國不斷強化自身實力,既是要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同時也有義務維護世界的和平。中國的實力越強大,世界就越和平,越穩定。

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

●時間:1949年10月1日

●地點:北京

●人數:16,400餘人

【亮點】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首次聯合受閱,受閱部隊的閱兵訓練不足一個月,受閱飛機中有4架攜彈飛行,防備空襲。由於飛機數量不夠,第一梯隊9架戰鬥機繞飛第二圈成第四梯隊。

此後,從1950年到1959年,中國都會在10月1日舉行閱兵式,其中1957年中國製造的伊爾-28式噴氣式轟炸機、殲擊機首次受閱, 1959年中國製造的第一代主戰坦克「五九」式中型坦克首次亮相,受閱部隊新式武器裝備都由我國自行製造,參加遊行群眾多達70餘萬人。

1984年國慶35周年閱兵

●時間:1984年10月1日

●地點:北京

●人數:約一萬人左右,戰略導彈部隊、武警部隊和女兵首次受閱

【亮點】在這次大閱兵中,受閱武器裝備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全部28種武器中有19種是新裝備,有的裝備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中國戰略導彈部隊首次參加閱兵,更是震撼了世界。受閱官兵身着「八五」式新軍裝。群眾遊行隊伍中出現「小平您好」橫幅。

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

●時間:1999年10月1日

●地點:北京

●規模:11,000餘人

【亮點】共和國迎來五十華誕,時值世紀之交,這一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盛大閱兵式被人們親切地稱為「世紀大閱兵」。

改革開放新時期誕生的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武警特警、預備役等部隊第一次匯入了受閱大軍中。在武器裝備方面,此次受閱的42種裝備,90%以上都是新裝備,絕大部分都是自行設計和生產的,高科技武器裝備已開始成為解放軍的主戰武器。壓陣的第二炮兵戰略導彈方隊最後一排通過天安門中線的那一刻,陸海空航空兵首次聯合編隊組成的強大機群準確飛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上空,完美地實現了「米秒不差」。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

●時間:2009年10月1日

●地點:北京

●規模:8,000餘人,500餘台地面裝備和150餘架飛機組成的56個方(梯)隊

【亮點】與10年前的國慶閱兵相比,這次閱兵減少了陸軍方隊,增加了二炮、特戰兵等軍兵種方隊,女兵方隊則首次改為三軍合成。增減之間,凸顯出中國軍隊邁向精兵之路的最新進展。

當天,受閱官兵身着的是中國軍隊從2007年起換發的07式服裝。這是解放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換裝。參加這次閱兵的15型151架飛機,涵蓋了中國空軍和陸軍、海軍現役主戰機型,新機型達到95%以上。飛機的數量和種類遠遠超過此前的歷次閱兵,以預警機為代表的新裝備更是前所未有地凸顯出信息化的特點。

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

●時間:2015年9月3日

●地點:北京

●規模:約1.2萬人,共有27個地面裝備方隊、40多種型號、500餘台裝備接受檢閱,所有裝備都是國產現役主戰裝備,其中84%是首次公開亮相

【亮點】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舉行的閱兵,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宣布: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

此次閱兵式亦首次邀請外國軍隊代表參加分列式,首次組織抗戰老兵包括國民黨老兵參閱,首次按作戰體系編排裝備方隊,並首次由將軍擔任領隊。

2017年朱日和沙場閱兵

●時間:2017年7月30日

●地點:內蒙古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野戰化訓練場)

●規模: 約1.2萬人,首次展示新型裝備包括殲-20隱形戰機、99A主戰坦克、東風-31AG洲際導彈等

【亮點】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首次在野戰化、實戰化訓練場舉行閱兵,突出「能打仗、打勝仗」的核心要求。受閱部隊均為實戰化訓練中的精銳力量,包括陸上作戰、信息作戰、特種作戰、防空反導、海上作戰、空中作戰、綜合保障、反恐維穩、戰略打擊等9個作戰群。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身着迷彩作訓服檢閱部隊,打破傳統閱兵正裝慣例,強調要堅定不移堅持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聚焦備戰打仗,鍛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

2018年南海海上閱兵

●時間:2018年4月12日

●地點:南海海域

●規模:48艘艦艇、76架戰機、萬餘官兵參加受閱,新中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海上閱兵

【亮點】遼寧艦航母編隊精彩亮相,一大批新型潛艇、水面艦艇、作戰飛機集中展示。受閱艦艇按作戰編組組成戰略打擊、水下攻擊、遠海作戰、航母打擊、兩棲登陸、近海防禦、綜合保障等7個作戰群;受閱飛機組成艦載直升機、反潛巡邏作戰、預警指揮、遠海作戰、對海突擊、遠距支援掩護、制空作戰等10個空中梯隊,在受閱艦艇編隊上方凌空飛過。

2019年國慶70周年閱兵

●時間:2019年10月1日

●地點:北京

●規模: 約1.5萬人,各型飛機160餘架、裝備580台 / 套

【亮點】裝備方面,作為戰略核力量的中流砥柱東風-41導彈、最新型潛射戰略導彈巨浪-2導彈亮相震撼人心,無人作戰第1方隊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黑色塗裝亦首次亮相。此次閱兵式中,戰略支援部隊方隊首次亮相國慶閱兵;聯勤保障部隊方隊軍隊調整改革後首次亮相;此外,有「藍盔」之稱的維和部隊方隊首次以獨立方隊亮相國慶閱兵。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靜 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