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平 吉貝克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世界生產力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科學院通訊院士

當新時代的科技浪潮與國家戰略的春風相遇,中醫藥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數千年智慧的結晶,從古籍經典的理論積澱到臨床實踐的不斷革新,始終以獨特的「整體觀」與「辨證施治」守護着人類健康。如今,在中國國家戰略的全面賦能、人文價值的深度挖掘、經濟潛力的持續釋放以及現代科技的強力驅動下,其「春天」的到來不僅是歷史的必然,更彰顯了傳統智慧與現代文明的深度融合。

國家啟戰略布局 扶持中醫藥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論述,為中醫藥振興明確了歷史方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接連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支持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從「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的明確要求,到「用現代科學解讀原理」的科學指引,再到「納入國家醫學攻堅體系」的戰略布局,高層論述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最終形成「戰略—政策—資金—標準—國際化」的閉環設計,為中醫藥振興搭建起堅實的頂層框架。

在政策層面,國家密集出台一系列力度空前、針對性極強的政策舉措,為中醫藥事業的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作為中醫藥領域的重要規劃,圍繞服務體系、人才隊伍、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等多方面制定目標與重點任務。《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明確將「互聯網+中醫藥貿易」納入國家戰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攜手科技部啟動「中醫藥人工智能創新工程」,聚焦複方機制模擬、名老中醫經驗數字化等十大關鍵技術;資金保障方面,中央財政通過「中醫藥事業傳承與發展」轉移支付,在2020年至2024年期間累計投入160餘億元人民幣,重點投向基層中醫館、優勢專科和人才培養,地方財政同步配套,形成中央—地方聯動投入機制。醫保層面,目錄持續擴增中成藥與中醫特色項目,中醫藥報銷比例穩步提高,患者自付明顯下降,可及性顯著增強。

標準、貿易、外交三線並行:覆蓋種植、加工、臨床等全產業鏈的中醫藥標準體系日益完善,為中醫藥規範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醫藥不僅實現制度、技術對外輸出,還逐步提升國際話語權,推動中醫藥文化在全球廣泛傳播。政策春風與制度藍圖相互交融,中醫藥迎來發展黃金機遇。

在國家戰略規劃精準指引下,中醫藥朝着多個關鍵方向穩步邁進:

1、傳承創新是核心驅動:深入挖掘中醫藥經典古籍智慧,系統整理名老中醫寶貴經驗,同時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創新中藥研發模式,不斷提升中藥質量與臨床療效,讓古老中醫藥在新時代煥發生機活力。

2、國際化成重要趨勢:積極推動中醫藥「走出去」,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將中國中醫藥標準推向世界,讓更多國家和地區民眾認識、了解並接受中醫藥,提升其在全球醫療健康領域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3、融合發展為必然路徑:大力促進中醫藥與養老、旅遊、食品等產業深度融合,積極拓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新業態,全力打造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實現中醫藥產業的多元化、規模化發展。

4、人才培養是關鍵支撐:持續完善中醫藥教育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着力培養既精通中醫理論,又熟練掌握現代科技的複合型人才,為中醫藥行業的長遠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智力活水。

5、信息化建設助力騰飛: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水平和管理效率,實現中醫藥服務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為民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中醫藥服務。在國家戰略的引領下,中醫藥各方向協同發展,必將迎來更加燦爛的春天。

融入國家健康體系 擴受眾範圍

中醫藥融入國家健康體系,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環節,具有極為深遠的戰略意義。在政策引導上,國家出台系列舉措,將中醫藥深度嵌入公共衞生服務體系。例如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中,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面向老年人和兒童等重點人群,提供體質辨識、保健指導等服務,擴大中醫藥的受眾範圍。

在醫療服務領域,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大力促進中西醫協同發展。綜合醫院設置中醫科、中藥房,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充分發揮中醫與西醫的各自優勢,實現優勢互補,為患者量身定製個性化治療方案,提升疾病治療效果,為患者的康復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在健康預防方面,中醫藥「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中醫養生保健機構不斷湧現,提供針灸、推拿、藥膳等豐富多樣的中醫養生服務,幫助民眾增強體質、預防疾病。通過全方位融入國家健康體系,中醫藥深度參與到國民健康維護的各環節,成為守護人民健康的重要力量,有力推動國家健康事業邁向新高度。

戰略推進 多部門協同合作

在中醫藥國家戰略推進的偉大征程中,多部門協同合作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衞生健康部門作為核心引領力量,全力以赴負責中醫藥醫療服務體系的建設與規範工作,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服務質量等舉措,不斷提高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與質量水平,確保民眾能夠便捷享受到優質的中醫藥診療服務。

科技部門積極作為,充分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大力推動中醫藥科研創新工作。借助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先進技術,深入開展中醫藥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研究,加速中醫藥現代化進程,為中醫藥的創新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教育部門高度重視中醫藥人才培養工作,持續優化中醫藥院校教育體系,強化師承教育模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方式,為行業源源不斷地輸送高素質專業人才,為中醫藥事業的長遠發展儲備堅實的人才力量。

工信部門則重點關注中醫藥產業發展,積極支持中藥製藥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升級,從生產工藝優化、設備更新等方面入手,全力保障中藥產品的質量和穩定供應,推動中醫藥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政府嚴格把關 保障質量安全

此外,農業部門嚴格把關,切實保障中藥材的種植規範與質量安全,從源頭上為中醫藥產業提供優質原料;商務部門積極搭建平台,大力促進中醫藥國際貿易與交流,推動中醫藥產品和服務走出國門,提升中醫藥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和影響力。各部門通過建立健全高效的溝通協調機制,緊密協作、形成強大合力,共同推動中醫藥國家戰略穩步前行,助力中醫藥事業在新時代綻放光彩。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