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同心」展14日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開展。
●東江縱隊的介紹。
●南僑機工使用過的箱子。
●南僑機工使用過的工具。
●比利時華僑錢秀玲在二戰期間救助數十名歐洲反納粹人士。 記者馬曉芳 攝

「萬里同心——海外華僑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紀念特展」14日在北京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開幕,並同步在廣州、潮州、黑河、德宏四家分館啟動巡展。華僑救濟難童的匯款單、南僑機工使用過的工具、華僑抵抗日貨的遊行照……近400件文物展品全景式展現華僑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不朽功勳。很多愛國華僑的後人專程來到現場,從展品中尋找父輩當年的足跡。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的孫子陳立人在展覽現場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中國從落後挨打到現在富強繁榮,這一路走來不容易,「歷史很沉痛,但是永遠不能忘記。」●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曉芳 北京報道

據介紹,是次展覽是中國華僑博物館開館11年來,首次以實物形式對華僑積極參與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次系統梳理和集中展示。展覽包括「為國呼號 支援抗戰」「烽火僑心 共赴國難」「同仇敵愾 共衛和平」「歡慶勝利 銘記歷史」四個篇章,共計展出館藏文物展品近400件,全景再現了世界各地華僑通過各種渠道支援中國抗戰的卓越貢獻。

捐款捐物 共克時艱

中國僑聯副主席程紅表示,在這場艱苦卓絕的偉大鬥爭中,身處世界各地的海外華僑雖遠隔重洋,卻心繫故土,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以空前的民族覺醒和巨大的犧牲奉獻,在中華民族的抗戰史冊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豐碑上,書寫了感天動地、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

當祖國山河破碎、民族存亡繫於一髮之際,海外僑胞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迅速行動起來;抗日救亡組織應運而生,成為凝聚僑心、支援抗戰的重要力量。展廳裏的一件件展品,全景式展現了廣大僑胞為支持中國抗戰作出的貢獻:踴躍捐款捐物,積極認購救國公債,為前線輸送軍需物資,僑匯成為支撐祖國長期抗戰的重要經濟支柱。

「航空救國」 熱血灑華夏

無數華僑青年毅然放棄海外安穩生活回國請纓,以血肉之軀,築起抵禦外侮的鋼鐵長城。「航空救國」是華僑回國參加抗日的一種形式,展廳專門介紹了在「航空救國」戰線上灑下熱血乃至奉獻生命的華僑們。他們在海外航校學習飛行、作戰技能,學成後回國服務於空軍部隊。

據統計,抗戰爆發後回國服務的美國華僑青年航空人員有200人。他們回國後,大多數加入中國空軍行列,大大充實了中國空軍的力量。展廳裏,一張抗戰期間犧牲的美國華僑飛行員統計表吸引很多觀眾駐足,名單不長卻是華僑抗戰的一個縮影。34名華僑飛行員:21人陣亡,8人飛機失事,5人殉職。

滇緬公路展南僑機工堅韌

開幕式上,雲南德宏州民族歌舞團演繹的音樂劇《南僑花木蘭》片段,以「當代花木蘭」李月美為原型,生動再現南僑機工的傳奇歲月,是國內首部以南僑機工回國抗戰為題材的音樂劇,帶領觀眾穿越時空,回到那戰火紛飛的艱難歲月。

在展廳裏,很多當年南僑機工們用過的工具和物品被一一展示,再現了華僑們的堅韌。1938年10月,中國東南部的海陸交通均被日軍切斷,滇緬公路成為運輸國際援華物資的主要通道,急需大量汽車司機和修理工。陳嘉庚以南僑總會的名義於1939年2月7日發布《徵募汽車修機駛機人員回國服務》通告。短短數月,3,200多名華僑青年放棄海外安穩生活,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簡稱「南僑機工」)分批回到硝煙中的祖國,在滇緬公路上搶運戰略物資,為突破日軍封鎖、保障「抗戰生命線」暢通作出重要貢獻。

陳嘉庚孫子陳立人希望年輕人利用學校課堂、博物館展覽等途徑,加強歷史學習。他表示,中國從落後挨打走到而今的繁榮昌盛,一路而來很不容易。他表示,千千萬萬熱愛祖國的華僑共同推動了中國抗戰的勝利,「歷史很沉痛,但是永遠不能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