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明)香港至今累計錄得9宗基孔肯雅熱確診個案,均屬輸入病例,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預計輸入個案會繼續增加,亦不排除會出現本地個案,但有信心防止大規模爆發,將引入新科技,包括最快下月啟用機械狗滅蚊,並會設三級機制應變,倘兩周內有超過3宗本地個案即會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防控。因應有患者出現關節痛的問題,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醫院管理局正研究可否透過中西醫配合,針對慢性關節痛進行治療。

謝展寰昨日接受電台及電視訪問時表示,不少旅客入境香港,故預計輸入個案會不斷增加,現時誘捕到的白紋伊蚊暫未發現帶有基孔肯雅熱病毒,惟仍存在出現本地個案風險,但相信政府的滅蚊措施能控制疫情爆發,政府上月召開跨部門督導組會議,食環署成立19個跨部門滅蚊專組加強控蚊滅蚊,有輸入個案時會即到患者居所和曾逗留過的地方滅蚊,平日亦會到公眾場所滅蚊。

倘兩周內逾3宗本地個案 將設跨部門小組應對

他強調,特區政府已有預案應付本地爆發,會以現時登革熱三級應變機制部署防控,有信心防止本地大規模爆發。在有關機制下,倘兩周內出現超過3宗本地個案,便列為戒備級別,政府會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統籌全港整體防蚊滅蚊以及防疫工作,「疫情怎樣處理、醫療人員調配,政府會有很多工作需要去準備。」

謝展寰表示,政府會引入一系列新科技,如計劃下月使用機械狗進行滅蚊,因機械狗可到斜坡等地形崎嶇而人員較難徒步到達的地方噴灑滅蚊劑,並在炎熱天氣下減輕前線人員的負擔,初步將試用一隻機械狗,倘效果良好會再增加。

另外,他表示世衞組織建議在蚊的體內注入細菌類微生物,降低其繁殖和病毒傳播能力,新加坡正使用相關方法,效果良好,香港亦適用,但在白紋伊蚊體內培育細菌類微生物需時,會爭取明年起在香港進行試驗。

應對關節痛 醫管局研中西醫配合治療

徐樂堅昨日接受電視訪問時表示,輸入個案的患者出現發燒、關節痛和出疹等症狀,其中一名病人出院時仍有少許關節痛,目前全球沒有針對此病的特效藥,醫管局主要靠紓緩治療患者,但正研究可否透過中西醫配合治療基孔肯雅熱,如針對慢性關節痛。

他指出,現時全球有兩款基孔肯雅熱的預防疫苗,但只用於某些國家的高危人士,使用情況不普遍。世衞組織仍在研究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相關科學委員會亦開會探討有關問題,認為未有足夠科學證據支持引入疫苗,政府會繼續留意國際做法及世衞的意見。

對廣東省基孔肯雅熱個案近日回落,徐樂堅直言防疫工作仍具挑戰性,因為廣東若仍有雨水及天氣炎熱,均有利蚊子滋生,故風險仍然存在。世衞亦提醒現時全球已有逾百個國家和地區出現基孔肯雅熱個案,截至上月總感染人數達24萬。他建議市民外遊須注意防蚊,返港後如有不適要立即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