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濤 新疆喀什報道)8月16日,「粵港澳青少年新疆行」文體交流活動在新疆喀什啟動,來自香港、澳門、廣東的70名青少年跨越山海奔赴新疆,與當地青少年共同開啟本次交流之旅。
共做「民族團結小使者」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陳雪亮在啟動儀式上表示,希望四地青少年在接下來的幾日裏,共同生活、共同娛樂,成為心連心手拉手的好朋友。他說,「中華一家親」,無論在大灣區還是在天山腳下,都要共同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四地青少年代表依次發言。香港代表彭林煒表示,此次新疆之行讓他既激動又期待,盼着能與各地朋友深入交流,尤其想以足球為「共同語言」、以球會友。「我希望能像一塊海綿,吸收這裏的文化和友誼。更希望我們能成為一顆蒲公英的種子,把在新疆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帶回香港,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彭林煒說。
來自新疆喀什的阿依娜·依斯坎代爾代表新疆青少年表示,期待在與粵港澳青少年的朝夕相處中,成為彼此的「小小觀察員」,從對方的故事裏讀懂壯闊的中國。她提到,祖國幅員遼闊、文化多元,也許方言不同、習慣各異,但相信相處中會發現彼此的相同——對知識的渴望、對家鄉的熱愛、對祖國的深情。期望在同吃同住、同研學同歡笑中,種下友誼的種子;一起感受祖國的壯麗山河與多彩文化,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喀什的胡楊深深扎根,讓同學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做「民族團結的小使者」。
聽戍邊故事激發愛國情感
此外,當天「粵港澳青少年新疆行」一行還走進喀什班超紀念館,一場關於戍邊故事的分享會感動了來自粵港澳和新疆的青少年,讓他們深刻感受到了戍邊精神的偉大與傳承的力量。
龍吉克·卡德爾的家鄉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是電影《冰山上的來客》的拍攝地,他的父親就是主人公「阿米爾」的真實原型。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龍吉克·卡德爾的爺爺就在高原上為紅軍引路、巡邏和修哨卡,他立下家訓:「子孫後代要用生命守護祖國邊境線」,自此家族連續4代人為國守邊,先後23人成為邊防軍人,87人擔任義務護邊員,53人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用實際行動踐行「子孫後代要用生命來守護祖國邊境線」的家訓。
都爾汗·拉齊尼現場講述了她的父親拉齊尼·巴依卡的故事,作為帕米爾高原的護邊英雄,家族三代護邊70餘年。2004年,拉齊尼·巴依卡接過父親「接力棒」,16年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紅其拉甫「死亡之谷」巡邏,多次冒生命危險救邊防戰士。2021年1月4日,他在喀什大學因救落水兒童不幸犧牲,年僅41歲。這位「帕米爾雄鷹」用生命詮釋忠誠,精神永耀高原。
來自香港的青年梁耀軒被這種精神深深打動,「他們的堅守和付出太不容易了,每一代人都沿着先輩的足跡,默默為國家奉獻,我對他們充滿了尊敬。」
此次新疆之行,讓梁耀軒深切地感受到,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來之不易,都凝聚着無數人的心血與付出。「以前我對國家的熱愛更多是一種本能,通過這次聆聽戍邊故事,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這份熱愛背後的責任與擔當。」梁耀軒表示,回到香港後,他會將在這裏聽到的、看到的一切,生動地講述給身邊的朋友們聽。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分享,讓更多香港人了解到祖國邊疆的壯麗風光以及戍邊人的偉大奉獻,從而激發大家更深層次的愛國情感,讓家國情懷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