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高才通計劃持續為香港關鍵行業注入新動力,已成功續簽的高才主要集中從事商業及貿易(23%)、金融服務業(19%),以及創新科技領域(17%);53%為40歲或以下人士,正值事業發展的黃金階段,具備長遠發展潛力。
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強調,許多來港高才具備深厚科研背景,他們的加入不僅提升行業競爭力,更促進了知識轉移與創新發展,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及創新科技樞紐的地位。同時,高才家庭來港對優化人口結構亦有積極作用,其年輕化特點及攜家庭定居的趨勢,將逐漸成為本港社會及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力軍,有效填補人口及人力資源的缺口。
勞工及福利局副秘書長(人力)曾裕彤指出,已成功續簽的高才除了從事商貿、金融服務及創新科技業外,11%為保險經紀行業,部分人是精算師或管理層;從事建築測量、教學科研、公關等行業則各介乎2%至4%。
帶同子女來港有助優化人口結構
數字亦顯示,近半續簽者有為其配偶及/或18歲以下未婚受養子女申請受養人簽證/註,平均每位申請人攜同約1.7名子女來港。
孫玉菡指出,香港年輕人口比例低,急需增加,高才帶同子女來港有助優化人口結構,「這些家庭的融入亦促進社會多元發展,為教育、消費及社區建設帶來正面影響,提升香港作為宜居宜業城市的吸引力。」
對續簽高才的跟進調查亦顯示,66%受訪高才以香港為慣常居住地,其中70%居於租住單位,13%居於自置單位,其餘17%居於酒店或由僱主提供的住所等。28%受訪高才的受養配偶已在香港就業,每月薪金中位數約3萬元。孫玉菡表示,並無統計有多少高才來港產子,並指即使現時有2萬元「新生嬰兒獎勵金」,每年本港新生嬰兒數字變化亦不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