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特區政府昨發表2025年半年經濟報告和第二季度的本地生產總值(GDP)修訂數字,次季GDP按年增3.1%,略高於第一季的增3%。政府將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維持在2%至3%。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分析指,本港首兩個季度增長均達到3%或以上,表現相當不錯,以往的平均數據大多落在2%左右。

股市樓市上季表現皆向好

他指出,觀察各項數據,不僅出口貿易沒有下跌,金融市場也表現亮眼。香港股票市場自4月因美國關稅政策後港股出現拋售現象,其後恒指就收復失地持續向上。此前比較低迷的樓市,在財富效應下略見回穩,第二季整體住宅售價季內回升1%、交投較上一季顯著反彈37%。

莊太量分析,在全球地緣政治和關稅陰霾下,香港在某個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受益者。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成為避險中心,資金、人才、學生都有流向香港的趨勢,而且這個趨勢應該還會繼續。

他表示,香港的出口表現比2018年「貿易戰1.0」時還要好,得益於中國內地出口市場比較平均,不會受到美國單一市場的影響,因此香港作為轉口市場,今年整體表現也不會太差。

盛事經濟帶動旅遊及消費

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師溫嘉煒則指出,本港第二季經濟按年增長略為加快,主要是出口商因中美暫緩部分加徵關稅而繼續加快出貨,支持出口增長加快,惟也要留意可能導致存貨增加;季內大型體育場館舉辦多項體育及娛樂活動,有助帶動旅遊服務輸出及改善本地消費氣氛。另一方面,私營部門非樓宇及建造的投資上升,亦可能受貿易前景不明朗影響,企業提早投放於資本投資。

展望未來,溫嘉煒認為中美貿易談判持續,前景仍具不確定性,加上內地經濟動力有放緩跡象,預料續為香港外貿表現帶來挑戰。美聯儲9月減息預期回升,短線或有助支持樓市氣氛,惟旅遊業逆差持續,或繼續限制本地消費市道。該行暫維持香港今年經濟增長2.4%預測。

花旗銀行投資策略及資產配置主管廖嘉豪早前指,該行調高今年第三季本港GDP按年增長預測至3.3%,但經季節調整則按季跌0.3%;第四季按年跌1.9%,經季調則按季跌0.4%。至於香港2025年及2026年通脹按年升幅預測分別為1.7%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