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熙來攘往的鬧市一角、賓客如潮的高級酒店、承載歷史記憶的博物館裏,誰會察覺這些建築物中曾上演過抗戰可歌可泣的悲壯歷史?近百年前日本侵華,香港未能幸免,飽受摧殘。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更好傳承抗戰精神,大公文匯全媒體特開設「香港抗戰有段古」專欄,重訪香港現存的抗戰遺跡,提醒太平盛世的人們勿忘歷史,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

矗立於中環滙豐總行門前的兩尊銅獅子歷史悠久,自1935年起已駐守在滙豐總行大廈。它們不僅是香港地標,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承載着香港在保衛戰期間的悲壯記憶。

據資料記載,這兩尊銅獅是仿照1920年代上海滙豐總部大樓門前的一對銅獅鑄造。中環滙豐總行門前的兩頭獅子亦有各自的名字,張嘴咆哮的一頭是「史提芬」(Stephen),取名自1920至1924年滙豐香港分行總司理A.G.Stephen,安然俯臥的一頭名「施迪」(Stitt),取名自當時滙豐上海分行經理G.H.Stitt。

除了歷史意義,銅獅還有風水的含意。據說,當年因滙豐總行臨海而建,陽光反射帶來「煞氣」,因此設置銅獅以擋煞護財。獅子在中華文化中象徵鎮邪賜福,使這對銅獅不僅是藝術雕塑,更成為護佑香港的瑞獸象徵。

這對銅獅屹立香江90載,見證了香港的風風雨雨。日佔時期,香港淪陷,市民經歷了3年零8個月的黑暗歲月。其間,滙豐總行遭受戰火波及,兩隻銅獅亦躲不過這場浩劫。日軍曾把這對銅獅掠回日本,準備熔為軍火材料,直到後來日軍戰敗,銅像才被運回香港。

90年來,滙豐銅獅靜靜矗立,見證着香港的社會變遷、歷史興衰。它們曾經中彈、被擄、重返,與香港這座城市的命運緊緊相連。如今,在和平繁榮的香港,銅獅身上的彈痕依然無聲訴說着昔日的悲壯與苦難,提醒我們珍惜當下、勿忘歷史。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梁譯尹報道 視頻攝製:周楎、羅平)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