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檔案館昨日首次全文公布了一批侵華日軍在香港偽造中國法幣的日文檔案,詳細記載了日軍佔領香港後,通過偽造法幣掠奪中國財富、擾亂金融秩序的罪行。這些原始罪證作為日方對「偽鈔戰」的自我供述,再次清楚向世界揭示出日本侵略者侵華的惡行暴行鐵證如山,不容否認。世界各國和各族人民唯有毋忘歷史、以史為鑒,才能攜手守護得來不易的和平繁榮。香港應積極發掘、善用更多抗戰歷史資源,持續做好全社會的國民教育和歷史教育,激發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家國情懷,向世界說好中國反法西斯暴行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廣東省檔案館此次公布的檔案包括日軍中國派遣軍向日本陸軍省呈報的偽造法幣請示、使用規則及密電批覆等,清晰展現日軍以「偽鈔戰」手段「以戰養戰」。在「偽鈔戰」中,日軍不僅沒收中國法幣一億三千餘萬元,還印刷假幣混在真法幣中流通使用,為戰爭攫取物資,導致嚴重通貨膨脹,對中國的經濟、金融秩序造成極大危害。更令人憤慨的是,當時的日本陸軍省直接要求「全力以赴」推進偽鈔使用。這種由國家操控的金融侵略,與日本侵略者的殘暴罪行一樣,對中國經濟與人民安全造成嚴重傷害。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偽鈔戰」檔案的公開,填補了口述史料的空白,以日方原始文件坐實了日本侵略者反人類、反文明的戰爭罪行,徹底粉碎任何企圖否認歷史、逃避責任的幻想。同時,檔案也為香港以至世界提供了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深刻教材。

香港在抗戰期間,曾飽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躪。從日軍「偽鈔戰」的金融掠奪,到日軍隨軍攝影師記錄的暴行,香港與內地人民共同承受了戰爭的苦難,但同樣從未屈服。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營救美軍飛行員克爾的事跡,展現了香港同胞與國際反法西斯力量並肩作戰的勇氣;清遠市英德市青塘鎮街頭殘垣上的「倭寇還我河山」標語,昭示着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這些歷史表明,香港的命運始終與國家緊密相連,香港抗戰歷史是中華民族反法西斯鬥爭歷史濃墨重彩的一筆。

近日熱映的電影《南京照相館》,揭露由日軍隨軍攝影師拍攝記錄侵華日軍殘殺中國軍民、踐踏中華國土的罪證,在全球引起廣泛回響。香港擁有為數不少的抗戰遺址與歷史資源,也肩負着以史育人的歷史責任與時代使命,對內強化國民教育,對外說好中國抗戰故事。

從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的羅家大屋,到「秘密大營救」中轉站的楊家村「適盧」,香港需要進一步系統化整理本地抗戰資源,將例如港九獨立大隊的抗日事跡與抗戰遺址有機結合,納入青少年的教育體系,通過校本課程學習、影視作品觀賞與實地參觀考察等方式,讓年輕一代深刻認識「國弱則民殃」的歷史教訓,激發愛國愛港情懷。同時亦鼓勵學術界持續深入研究,發掘不為人知或被人遺忘的歷史印記,例如香港文匯報新聞調查部早前報道了關於日佔時期「慰安婦」制度的研究,讓後人銘記發生在故土的屈辱。

香港作為國際樞紐,應該發揮語言和文化優勢,向世界傳播中國抗戰的全球意義。例如可通過國際學術研討會、多語種展覽等形式,以及為遊客介紹包括沙頭角抗戰文物徑等抗戰紀念館、博物館和遺址,可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進行聯動展覽,從而向國際友人揭露日軍侵華暴行,匡正視聽,彰顯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巨大犧牲與貢獻,讓抗戰偉大精神成為維護和平、開創未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