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龍)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及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評審委員會主席石丹理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解析獲資助八個項目的原因。他表示,這些項目着眼香港教育的人才吸引、文化融合、模式創新、專才培養、未來布局等多個方面,資助相關項目是為香港教育和社會長遠發展謀篇布局,助力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全球競爭中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石丹理表示,來自香港恒生大學教授莫家豪的項目具前瞻性。當前全球激烈爭奪人才,如人工智能(AI)、商科等領域人才炙手可熱。通過對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英國吸引博士人才政策的比較研究,能讓香港清晰認識自身優劣,從而為政府制定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提供有力依據,助力香港吸納優秀本科生來港攻讀博士並留港發展。

助非本地生融入港文化生活

石丹理指出,對於非本地學生在港適應與發展,受資助的兩個項目各有特點,一個通過量化與質化研究,涵蓋一年級新生到畢業生,涉及不同院校學生,全面呈現非本地學生適應及職業發展問題,為政府完善相關政策提供全景式參考;另一個則聚焦文化融合,關注飲食、宗教等生活細節以及地緣政治等深層文化碰撞,對大學制定預防衝突、促進融合政策至關重要,有助於非本地學生更好融入香港獨特文化與快節奏生活。

「一校兩園」有利兩地教育融合

「一校兩園」相關研究,有助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協同發展。石丹理提到,有受資助項目研究剖析管治、財政、學科及學位互認等關鍵問題,為兩地教育融合提供實踐指導。亦有項目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和北師香港浸會大學為案例,對比各自做法與優劣,為「一校兩園」模式推廣提供寶貴經驗借鑒。

研究關於職業專才教育的受資助項目,通過全球文獻回顧與深度訪談職業專才的政策領導者,為香港職業專才教育定位及未來發展提供建議,助力改變社會對職業專才教育的觀念。亦有研究項目研究產業和應用科學大學合作模式研究,借鑒荷蘭等歐洲國家成熟經驗,結合香港實際,為香港應用科技大學與產業合作提供方向,契合北部都會區大學城發展規劃。

就「北都大學教育城」項目,作為匯聚年輕人智慧的智庫,「一國兩制」青年論壇會研究香港大學教育城與海外及內地模式差異,探索適合香港的發展路徑,推動香港新產業發展。石丹理提到,他們會將應用科技大學、北都大學教育城等融會貫通,希望令香港產業發展有新的出路,思路非常好,體現出現時香港年輕人對未來的期盼與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