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國彬 永豐金融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
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怒炒勞工統計局局長,如今找來新人選,加上委任經濟顧問暫代請辭的美聯儲理事,尚餘人選名單焦點,落在美聯儲主席替任人上。大家明白特朗普作風,忠誠為要,他看得上眼的,要緊隨他路線,減息以至激進減息,應是必需條件。即使他一再聲言不打算炒掉鮑威爾,但前車可鑑,沒有證據下指摘勞工統計局局長為政治理由操縱數據,外界對其反覆無常,當有戒心。
隨着關稅細節漸落實,全球幾可肯定少做生意,經濟增長動力打擊,是經濟常識。不出一兩個月,相關影響浮現,屆時不用刻意呼籲,參與議息諸君,大抵可相應決定,只是未必急於9月,可能10月和11月各減25點子而已。
通脹緩和之說實可斟酌
相比於關稅戰合縱連橫,貨幣政策看來沉悶,但觀乎特朗普三朝兩日呼籲減息,便知一如歷任總統,其實希望得央行背書支持,以助經濟表現政績可觀,人性一致。當然,美聯儲諸君就算想行個方便,總得出師有名,不能總統說幾句便應酬,否則太露骨了。相比之下,既有數據為本大前提,訴諸數據,但數據是死的,姑勿論美國勞工統計局局長是否像特朗普所指操縱數據,抑或其實說她沒好好操縱數據讓特朗普好過,如今留意通脹失業數據,所謂讓數據說話,其實是有名目去做早已打算做的事而已。
最新的CPI數據,外界解讀為通脹緩和,但其實整體以至核心部分以按年或按月計並不一致,大可斟酌,不打緊,就當緩和吧,則9月確是最早可能減息,但關鍵是特朗普最好少出聲,否則央行大員難做。
但特朗普連番要求減息不果後,最近美國財長貝森特接力,在傳媒發言實牙實齒減幅應如何,全不避嫌。上樑不正下樑歪,大老闆多次連減幅時間照講,財長只要沒更誇張,情理兼備,總有支持者,反正市場中人批評美聯儲鮑威爾,甚至勞工統計局數據,都不是新鮮事物。
話說回來,愈多政治壓力加諸於技術官僚,最終愈不聰明愈無智慧,因為行之有效的是制度,相互制衡,內裏是否如此實可斟酌,但起碼表面做足工夫,如今自己撕破,以後要建立難上加難,效果如4月時多番言行破壞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定位,危及美債難關,因小失大。
年內減息可能 漸變理性預期
對於全球投資者來說,美聯儲年底前尚餘的三次議息,究竟會否減息,減息多少,甚至理據如何,在在影響不只屆時的市況,甚至提早在當前,從理性預期的角度,已經影響大家的部署。特朗普與下屬這些做法持續,投資者心領神會,明知遲早屈服減息,美匯美債終會走低,美股短期暫向上,仍可預計。
(權益披露:本人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人或本人之聯繫人或本人所管理基金並無持有文中所述個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