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殘特奧會新聞發布會昨日舉行,介紹賽事官方票務系統正式上線。此次票務系統實現「一個平台,三地購票」,可售門票預計超過500萬張。今次在售票安排上實現跨境實名制,香港市民可使用香港身份證或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註冊購票,保證了賽事售票的公平公正,有效遏制「黃牛」炒賣。香港應該借今次售票安排為契機,探索一條適合香港自身需要的全實名制演出售票系統,為發展演唱會經濟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良好生態。
此次全運會票務系統的革新,在多方面展現出其前瞻性和人性化。在票價設定上,充分考慮普惠原則,100元以下的低價門票佔比超50%,殘特奧會票價更是在5元至50元之間,真正做到了讓更多人能夠感受體育的魅力。香港賽區的票價也合理親民,三個戶外項目為50元至200元不等,場館項目介乎50元至500元。如此定價,既考慮了賽事的成本與價值,又兼顧了民眾的消費能力。
在購票渠道上更是多元便捷。內地及港澳台居民可在統一官方網站、小程序等進行實名註冊賬號,8月28日起便可購買各賽區首批門票,無論是喜歡線上便捷操作的年輕人,還是習慣線下的年長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購票方式。支付方式也十分多元,現金、銀行卡、移動支付、數字人民幣、國際信用卡均可使用,且所有門票均以人民幣計價,港澳居民購票付款時折合成港幣和澳門幣。
多年來,香港作為亞洲娛樂之都,演唱會與文化演出市場蓬勃發展,特區政府大力發展「演唱會經濟」。然而售票機制長期滯後,包括演唱會在內許多熱門活動的門票仍未實施實名制,導致「黃牛黨」有可乘之機,利用技術手段搶票,再以數倍甚至十倍價格轉售,從中牟取暴利,扭曲市場秩序,讓許多真正想觀看演出的市民望票興嘆。少數活動主辦機構與票務平台甚至與「黃牛黨」形成某種「共生關係」,令打擊炒賣成效不彰,更顯全面實施售票實名制的迫切必要。
今次全運會的票務安排,提供了一套可複製、可落地的解決方案。透過統一平台、實名註冊、電子門票與轉送機制,既確保購票公平,又兼顧人性化需求。例如,觀眾可在賽事前24小時轉送電子票,既減少資源浪費,亦方便行程變更者。這充分說明,實現全方位多渠道的實名制購票,對香港而言並不存在技術障礙。
此次全運會的實名售票安排,為香港提供了良好的借鑒範本。特區政府和業界應抓住這一契機,積極推動售票機制的改革。一方面,可以引入實名制購票系統,要求購票者提供真實身份信息,並在進場觀看時再次核實身份,從源頭上遏制「黃牛」囤票。另一方面,學習全運會票務系統的多元渠道和人性化服務,拓展演出售票的線上線下方式,提供更加便捷、周到的購票體驗。
此外,香港的演出市場也可以借鑒全運會的票務營銷策略。全運會組委會鼓勵粵港澳旅行社用好「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等便利政策,打造「賽事門票+交通+住宿+景區」的「一程多站」觀賽套餐。香港的演出市場同樣可以與旅遊、餐飲等行業深度融合,推出「演出門票+旅遊套餐」等產品,吸引更多遊客來港觀看演出,促進香港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特區政府和業界應積極行動起來,借鑒成功經驗,理順演出售票機制,為香港演唱會經濟和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良好環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