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偉文:三項指標亮麗 商業房地產貸款風險可控
社會近期有不少香港商業房地產貸款風險的聲音,部分言論只着眼於銀行的「預期信用損失」,放大市場對香港銀行信貸質素的擔憂,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昨日在網誌《匯思》回應相關憂慮。他指,銀行的「預期信用損失」的貸款不代表是壞賬,這僅是銀行利用模型設計作會計用途的一個表述,並不能作為全面評估銀行資產質素的依據。他認為,要全面了解銀行信貸質素,可參考三大指標:1)資本充足率、2)撥備覆蓋率、3)財務實力,該三項指標均十分充裕或遠勝國際水平,足以應對市場波動,重申本港絕無需要設立「壞賬銀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金管局昨日公布第二季末的銀行特定分類貸款比率為1.97%,與今年3月底的1.98%相若。資料顯示,本港銀行特定分類貸款比率高峰水平為1999年9月的7.43%。余偉文昨在網誌《匯思》中指出,本港銀行的特定分類貸款比率仍有上升壓力,特定分類貸款比率由2021年底的0.89%,慢慢重返約2%的長期平均水平,但仍遠低於亞洲金融風暴後1999年的7.43%。
特定分類貸款比率遠低過1999年
余偉文解釋,銀行特定分類貸款比率上升,一方面是香港近幾年進入信貸下行周期,另一方面則來自商業房地產信貸的影響。近年全球商業房地產,包括店舖、寫字樓等,因電子商貿和居家工作的興起而受壓,香港亦不例外。加上過去數年高息環境加重發展商及投資者的償債負擔,近日有些評論便關心銀行能否有效管理相關風險敞口,以至金融穩定風險。
余偉文「教路」市民可以參考三大指標,來全面了解香港銀行的信貸質素。第一是看「資本充足率」:銀行業的健康發展,會在信貸擴張周期累積資本,待信貸周期改變,信貸成本上升和資產質素下降時,便具備充足的資本來抵禦信貸成本。香港銀行的資本十分充裕,總資本比率在今年3月底為24.2%,遠高於8%的國際最低要求。
第二是看「撥備覆蓋率」:評核不良貸款時,就是需要看相關損失會否影響銀行根基,撥備覆蓋率就是用來量度不良貸款撥備是否足夠。若銀行採取審慎的風險管理,在扣除抵押品變現價值後,撥備覆蓋率高於100%,就意味着不良貸款的潛在損失已經充分反映於撥備中。香港銀行撥備充足,截至今年3月底,銀行信貸撥備覆蓋率(扣除抵押品價值)約為145%。
第三是看「財務實力」:銀行能否保持盈利,是評估銀行穩健性的重要一環。香港銀行體系過去連續3年仍錄得盈利增長,零售銀行在2024年的整體除稅前經營溢利按年增加8.4%,並在今年首季按年增加15.8%,反映財務實力堅實穩健。
銀行體系足以應對市場波動
余偉文指,從上述三項重要指標可見,香港銀行體系資本充裕、撥備充足和有良好的財務實力以應對市場波動。他同時再次澄清早前「壞賬銀行」傳聞。他指,設立「壞賬銀行」是當銀行資產負債表出現嚴重問題時的非常之舉,完全不切合目前香港銀行的穩健經營、財務實力雄厚的情況。
他強調,在宏觀經濟環境仍存在挑戰下,近年銀行體系面對的信貸風險增加,但銀行的盈利模式並不受影響。金管局會聯同銀行業會一直本着「應幫盡幫」的精神,繼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升級轉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