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輝 立法會議員 自由黨主席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港深陸路口岸兩日的客流量達到203.46萬人次,創下有史以來周末客流新高。這是特區政府推動盛事經濟和業界積極吸客所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現在各地旅遊業競爭激烈,要持續吸引遊客必須要有嶄新理念。特區政府數月前公布了《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提出四大發展策略及133項措施,其中推廣賽馬旅遊及海島旅遊的規劃備受矚目。筆者去年初率先提出賽馬旅遊,並多次在重要場合倡議發展海島旅遊,此番政策出台,可謂順應時勢。香港要重振經濟、刺激消費,必須善用自身獨特優勢,以特色旅遊為突破口,打造不可替代的國際旅遊品牌,為香港旅遊業及整體經濟復甦注入新活力。

賽馬旅遊:香港的獨特名片

香港在國際馬壇名列前茅,這是發展賽馬旅遊的堅實基礎。當澳門和新加坡放棄賽馬事業時,香港更應把握機遇,將賽馬旅遊打造成亮眼的城市名片。

2024/25年度馬季總入場人數突破170萬,其中內地及海外旅客達195,786名,內地旅客較上季度大幅增長110%。各大焦點賽事如富衛保險冠軍賽馬日、寶馬香港打吡大賽等,入場人數節節攀升,吸引大量內地及海外旅客。以農曆新年賽馬日2025為例,兩個馬場入場人數超85,000人,近10,000名為旅客,其中逾9,000名來自內地。

香港賽馬會還積極與各方合作,拓展賽馬旅遊的深度和廣度。例如與中旅集團推出多元化旅遊套票,針對內地及海外個人遊旅客提供全方位體驗;與香港四季酒店等著名酒店合作,推售高端旅遊套票,提升焦點賽馬日和「快活星期三」品牌的知名度。此外,賽馬旅遊還與會展旅遊成功結合,在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香港香山旅遊峰會等活動中展現魅力。

海島旅遊:藍色資源的巨大潛力

香港三面環海,海岸線長,周邊有超過260個島嶼,不少島嶼風光明媚,這是發展海島旅遊的天然優勢。特區政府應該善用天然條件,將具旅遊發展潛力的島嶼以租約方式批予合資格非政府機構和私營企業營辦及發展旅遊項目,如度假村、水上活動中心等,充分開發藍色旅遊資源。例如,南大嶼山有大量旅遊資源,可重點研究開發為旅遊度假區;加快海洋公園轉型及優化有本地特色的露天市集等,打造集自然風光、水上活動、文化體驗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發展賽馬旅遊和海島旅遊,不僅能豐富香港的旅遊產品,吸引更多不同喜好的旅客,還能刺激本地消費,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賽馬愛好者在港期間不僅會參與賽馬活動,還會在酒店住宿、餐飲、購物等方面消費,為香港經濟帶來可觀收入。海島旅遊則能滿足遊客對自然風光和休閒度假的需求,吸引家庭遊客和年輕旅客。水上活動中心、度假村等旅遊項目的建設,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促進當地社區經濟發展。

此外,發展特色旅遊還能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和競爭力。賽馬旅遊和海島旅遊的獨特性,將使香港在全球旅遊市場中脫穎而出,吸引更多國際遊客和會展活動。這不僅能增加香港的旅遊收入,還能促進文化交流和國際合作,為香港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