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芷珊)吸食新興毒品「依托咪酯」(前稱「太空油毒品」)個案近年有上升趨勢,屢有年輕人吸食後神志不清甚至死亡。特區政府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有327人被呈報吸食「依托咪酯」,按年大增2.8倍,逾六成為21歲以下年輕人,其遺禍亦相當深遠。「我吸食『依托咪酯』後多個器官嚴重受損,加上曾親眼目睹多名朋友猝死,因此決定戒毒。即使不斷有人引誘我再次吸毒,我也堅決Say No!」吸食不同毒品長達廿年的阿婷,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等傳媒訪問時直言,兩年前吸食「依托咪酯」三次後已深度成癮,最終導致身體出現嚴重後遺症並目睹種種毒害,包括停經、肺炎、支氣管炎、哮喘併發症及長期發燒等。她呼籲年輕人切勿因好奇嘗試毒品,以免後悔莫及,同時勸戒已吸毒者盡快戒除毒癮,為自身健康負責。

阿婷表示,16歲時受朋輩影響接觸毒品,當時主要吸食冰毒,後因在娛樂場所工作面對壓力與經濟負擔,因而長期依賴毒品紓壓。至2023年,阿婷遭損友誘使吸食電子煙,起初她不知道內含「依托咪酯」,初時僅覺暈眩不適,「但見身邊太多朋友食,忍不住再試。」豈料「依托咪酯」成癮性極強,嚴重時阿婷曾試過24小時無間斷吸食,「它已蓋過其他毒品的毒癮,根本無意慾再吸食其他毒品,加上好容易向朋友買到,且約200元便有一粒並不昂貴,現時已更便宜。」
戒毒如煉獄「不想讓姐姐失望」
長期吸食「依托咪酯」令阿婷健康急劇惡化,停經、肺炎、支氣管炎、哮喘併發症及長期發燒接踵而至,更要反覆入院。真正讓阿婷覺醒的,是親眼目睹多名朋友因吸食「依托咪酯」要接受手術甚至猝死,她亦因此心臟病發入院,驚覺原來其心臟功能僅剩三四成,且腎臟衰竭無法排尿,以及肺水腫致呼吸困難,「器官嚴重受損,所以我決定戒毒。」
不過,醫院戒毒過程宛如煉獄,阿婷飽受發冷、失眠乃至全身劇痛折磨。幸得家人支持,胞姐每日探病成她戒除毒品的動力,阿婷說:「我不想讓姐姐失望,告訴自己一定要撐過去。」
出院後,阿婷徹底斷絕與損友聯繫,同時刪除他們的聯絡方式。儘管曾在街上遇到舊友引誘她再次吸毒,但阿婷直言會堅決拒絕,「最多hi完就say bye,戒毒太辛苦不想回頭。」
其後阿婷到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天朗中心接受中醫戒毒治療,以根除毒癮,同時治療吸毒造成的氣虛、月經及荷爾蒙失調等後遺症。
中醫助戒癮 涵蓋三類別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資深中醫師劉浩泉表示,中心近年獲禁毒處贊助開展一項針對可卡因減癮的治療研究,發現原用於可卡因戒癮的中醫治療方法,在處理「依托咪酯」成癮問題上頗具效果。

他指出,中醫戒毒治療主要涵蓋三大類別,第一類治療着重改善整體健康狀況,例如改善月經失調、濕疹、治療頭痛或傷風等,目標是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態,藉此建立其對醫療的信心,強化其戒毒決心,「因為許多個案在初期戒毒意願並不強烈。」
第二類治療則針對已完成初步戒毒階段的吸毒者。劉浩泉說,該類患者雖主動尋求協助,但重新吸毒風險不一,「部分人偶爾忍不住吸食一次半次,但他們戒斷成功率很大。另一類人則重新陷入持續吸毒的狀態。」
第三類治療主要協助戒毒者克服斷癮引發的失眠、焦慮、抑鬱等症狀,因大部分吸毒者停止吸毒後會經歷劇烈的斷癮反應,驅使他們再度吸毒,因此中醫會提供安神助眠、安神定志、疏肝解鬱、抗疲勞、抗焦慮等藥物,另提供藥丸建議戒毒者在毒癮難耐時提早服用,以暫時抑制吸毒意慾,惟效果比較短暫。
特區政府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有327人被呈報吸食「依托咪酯」,按年大增2.8倍,更已超過去年全年的總人數,當中逾60%為21歲以下年輕人。今年上半年有460宗相關案件,警方拘捕了561人,與去年同期比較分別上升13倍及9倍;同期檢獲數量亦由約7,000粒煙彈急升至約25萬粒煙彈。為防止毒販利用「太空油」這個名目刻意美化含有「依托咪酯」的毒品,特區政府上月31日將其正名為「依托咪酯」,警方亦於暑假期間重點巡邏高風險地區,嚴防青少年接觸毒品。
吸食「依托咪酯」嚴重影響
●嚴重損害中樞神經系統
●出現幻覺、失控行為、身體機能衰退及心肺腎衰竭等
●女性停經、卵巢早衰、荷爾蒙失調,聲音低沉男性化、體毛增生
●全身皮膚發黑,尤其手指關節明顯
資料來源: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元朗天水圍吸食個案急升 區議員倡增宣傳
(記者 李芷珊、張茗)天朗中心作為全港11間濫用精神藥物者輔導中心之一,在元朗及天水圍提供戒毒服務超過十年。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服務總監(戒毒及成癮支援服務)李芳表示,吸食「依托咪酯」個案在該兩區急劇上升,短短一年間天朗中心處理的相關個案暴增至目前已佔整體20%,情況令人憂慮,當中多達60%為21歲以下青少年。元朗區區議員姚國威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建議特區政府加強宣傳「依托咪酯」毒性屬性的危害,鼓勵公眾當發現可疑個案及時舉報;家長及監護人亦應關注青少年情況,從家庭層面紓解年輕人壓力,各方協助下避免令問題隱蔽化。
李芳分析,青少年接觸「依托咪酯」的兩大關鍵原因,其一是朋友引誘,不少青少年輕易從朋友處獲得該毒品,甚至免費獲贈;其次是從中獲利,「部分年輕人藉協助分銷或買賣毒品賺取『兼職』收入,尤其在暑假期間更明顯。」
她透露,不少成年吸毒者正從吸食冰毒、可卡因等傳統毒品,轉向或兼食「依托咪酯」,「例如有人上班期間吸食『依托咪酯』,下班後再吸食冰毒、可卡因等。」特區政府加強打擊毒品固然是好事,但李芳亦擔心會令吸毒行為變得更隱蔽,「他們會躲起來,不在街上吸食,轉到後巷或家中。中心前線人員執行戒毒工作時,也有一點難度。」
吸食者普遍接受中醫把脈
天朗中心社會工作員楊浩能補充,中心職員會主動落區進行外展服務,包括到學校舉辦活動及深入吸毒熱點接觸年輕群體,「其間曾發現數十名年輕吸食者中,許多人雖有戒毒意願,卻因劇烈身體疼痛、長期失眠、情緒極度不穩等嚴重的斷癮症狀而失敗,導致重新吸毒。不過他們普遍接受中醫師為其把脈、了解健康狀況,中心人員便能藉此逐步展開戒毒事宜。」

元朗區議員姚國威表示,「依托咪酯」問題早已引起區議會、滅罪委員會、民政處等部門關注,並展開系列宣傳及加強打擊力度,其中警方引入檢測技術以提高識別率,現已取得一定成效,問題並無惡化下去,但仍需持續。
他指出,「依托咪酯」副作用強,包括會讓吸食者喪失行為控制能力、刺激性慾等,且由於售價有下跌趨勢,易在年輕人聚集的場所流通,加上常與電子煙混合,增加辨識難度。
他續說,被呈報吸食「依托咪酯」的個案數字上升,是警方引入識別試紙,讓吸食者「浮面」的功勞,認為應繼續「先識別個案,再找出隱蔽個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