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諾中學捲入深港聯讀爭議,相關網站現已關閉。 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莫楠)繼香港私立學校崇正中學與深圳補習機構「摘星教育」鬧出涉嫌違規「借殼」開辦香港中學文憑試(DSE)課程後,近日再傳出多宗類似爭議。特區政府教育局昨日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指,對於有本地學校涉嫌與非本地升學或補習機構合作「借殼辦學、提供香港學籍」,局方高度重視,正嚴肅處理,並已採取果斷行動,包括已在上周五暫停崇正中學營辦;而就其他類似事件,局方亦已即時要求相關學校交代。教育局昨日同時確認,已於上月28日拒絕另一私校一諾中學(九龍塘)的註冊申請,其臨時註冊有效期於下月30日屆滿後不獲延展。

本港近日爆出多宗中學涉與內地教育機構合作辦學的爭議,其中網上流傳一份所謂「2026年招生簡章」,聲稱由直資的慕光英文書院與上海常青藤學校合辦DSE課程。慕光隨即在學校網站發表聲明,澄清該簡章是由第三方機構自行發布,未經常青藤學校授權,已要求對方刪除不實資訊。學校提醒公眾以官方資訊為準,並強調校方一切運作均嚴格遵守香港法規。

內地教育諮詢機構「新東方香港教育」也宣稱,與明愛聖若瑟中學合作,標榜「可幫你(內地生)快遠落實『本地生』身份」。明愛聖若瑟中學昨日於校網發聲明澄清,從未與內地補習機構簽署辦學或收生協議,呼籲大眾勿誤信未經證實資料,校方亦不會給予任何機構推薦或轉介的學生有優先權利。「新東方香港教育」亦表示,與聖若瑟中學不存在合作辦學及利益關係,只會透過篩選向該校推薦部分學生。

校長聲稱深課程「完全合規」

此外,「瀚海國際教育」在內地社交平台列出與一諾中學的「合作計劃」,採取「深港聯讀模式」,提供「1+1」「1+2」或「2+2」等不同年制選擇,學生前期先在深圳就讀,最後關鍵的一至兩年才來港修讀,以滿足教育局新修訂的本地生政策要求。

一諾中學校長祁文迪昨日回應事件時指「瀚海」是合作機構,但其社交平台宣傳內容存在誤導。他強調,該校深圳校區只招收香港居民或「高才通」計劃受養人,學生須來港完成兩年學業以符合教育局規定,堅稱深圳課程「完全符合規例」,僅因輿論壓力而暫停。

對於坊間質疑有該校學生持「雙重學籍」,祁文迪起初表示,不知曉有學生同時在深圳就讀,其後改稱知悉該涉事學生去年3月從深圳市高級中學轉校至一諾,「他說已經退學,我無法親自到深圳核實。」

認未獲批准已收20萬建設費

祁文迪又承認,該校在未獲教育局批准下,去年10月向家長收取每名學生20萬元的校舍建設費,聲稱用於九龍塘校舍租金及營運開支。教育局今年初指出此舉違規後,校方已停止收費並承諾退款。祁稱,現時該校仍有40至50名學生就讀,正為紅磡新校舍向教育局申請辦學牌照,但不確定能否趕及9月新學年前獲批。

針對一諾中學(九龍塘)的情況,教育局昨日回應指,基於該校管理及財政狀況未如理想,已於7月28日正式通知校方拒絕其註冊申請,該校臨時註冊資格將於下月30日屆滿後不予延續。教育局知悉該校位於九龍塘達之路10號的校舍將於2024/25學年結束後停止運作,校方已向家長發出正式停辦通知,局方至今沒有接獲其就擬遷往紅磡結好中心辦學的學校註冊正式申請。

教育局特別強調,除非獲得批准,任何學校均不可與第三方機構合作,容許該等機構在校內開辦課程並向家長或學生收取學費,特別提醒各校,所有宣傳內容必須嚴格遵守《教育條例》(第279章)相關規定,校方有責任向局方提交準確的學生就學資料,如發現資料誤報或失實,教育局會向有關學校密切跟進。

教育局提醒家長,應以學生的學習裨益、身心靈健康和全人發展為依歸,不要誤信中介或道聽途說,試圖以同時註冊不同學校以增加子女升學機會,結果或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