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富金融研究部
上周標普500指數錄得近六周以來最大單周升幅,市場情緒在強勁業績、科技巨頭領漲及減息憧憬的三重推動下顯著回暖。然而,在貿易摩擦陰霾未散、估值已處於歷史高位的背景下,這波反彈更多反映市場對流動性拐點的提前押注,而非對企業盈利持續擴張的實質確認。隨着7月CPI數據即將出爐,通脹路徑的細微波動都可能觸發市場對減息預期的劇烈調整,進而考驗本輪反彈的持續性。
自4月低位以來,標普500指數累計反彈逾20%,遠期市盈率快速攀升,風險溢價幾近消失。值得注意的是,歷史數據顯示,第三季度通常是美股全年波動加劇的時段,疊加當前估值極端偏高,任何遜於預期的宏觀數據都可能成為觸發獲利回吐的催化劑。更需警惕的是,當前標普500指數距離7月歷史高位僅一步之遙,高位的擁擠交易結構或放大潛在的下行幅度。
通脹數據成短線關鍵
勞動力市場持續釋放放緩信號:上周初請及續請失業救濟人數同步上升,企業招聘意願邊際減弱,美國ISM服務業指數更逼近榮枯分界線。市場正陷入「在職者不願轉工、求職者難覓機會」的結構性僵局。若裁員規模溫和擴大,失業率可能加速上升——此情景雖會強化減息預期,但同時亦可能拖累企業盈利預期進入下調周期,導致估值與盈利面臨「雙殺」風險。
本周二公布的美國7月CPI數據將直接影響市場對9月FOMC減息幅度的預期。目前利率期貨顯示,9月減息25基點概率接近九成,全年累計減息75基點的預期亦已過半。若核心通脹高於預期,可能削弱市場對寬鬆政策的樂觀情緒;反之,若數據延續降溫趨勢,市場對「預防性減息」的定價將進一步升溫,科技巨頭及利率敏感板塊有望維持強勢。
當前減息交易的核心矛盾,在於政策放鬆能否及時抵消經濟放緩對企業盈利(EPS)的潛在衝擊。雖然第二季度財報季至今,逾八成企業盈利勝預期,但管理層的前瞻指引普遍趨向審慎,資本開支及股份回購步伐均有所放緩。現時的盈利上修主要由少數科技龍頭推動,一旦宏觀需求轉弱,龍頭企業的高基數效應將放大整體指數的盈利下行壓力,市場回調風險亦隨之上升。
宜平衡配置應對波動
在流動性寬鬆預期與經濟基本面的博弈中,美股已提前反映政策放鬆紅利,但這一趨勢能否持續,仍需通脹及就業數據的最終確認。本周的CPI數據將直接左右市場對減息節奏的預期,進而決定指數是突破歷史高位,還是步入階段性調整。對投資者而言,與其單向押注,不如把握波動率上升帶來的對沖成本下降機會,構建攻守兼備的組合策略,以應對潛在的政策預期調整風險。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