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特朗普在去年大選期間以致力降低食物價格為政綱,承諾美國人「很快就能負擔得起食物」。但大選結束後,食物價格持續上漲。隨着美民眾對經濟的擔憂日益加深,他們的購物行為也開始改變。
美聯社與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的民調顯示,超過一半美國人對食物價格感到壓力:53%受訪者表示食物價格是「主要」壓力,33%的人稱是「次要」壓力。這是美聯社首次就食物價格壓力問題詢問美民眾,但近年其他調查也顯示,美國人對食物價格感到沮喪,即使價格上漲放緩,但仍對經濟狀況感焦慮,他們同時改變了購買方式,例如開始購買更小分量的食物、使用更多優惠券、減少購買非必需品,以及增加在家用餐。
關稅影響水果罐頭等價格
受供應鏈瓶頸影響,食物通脹率自2022年達到9.4%的高峰以來已大幅下降。根據最新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截至6月的過去12個月,食物價格上漲2.4%。但這並不意味着食物價格已下降,在某些情況下,例如雞蛋、牛肉、橙汁和其他商品,由於供應變化或極端天氣,價格甚至加速上漲。有跡象顯示,特朗普的關稅正影響進口水果、罐頭食品、咖啡和其他產品的價格。
密歇根州立大學食物經濟學家奧特加表示,民調結果反映出人們對特朗普食物價格承諾的預期未能兌現,以及消費者對經濟走向的不確定性。消費者密切關注商店價格,而食物賬單塑造了他們對經濟的整體看法。近數月來由於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消費者信心動搖。最近的就業和消費者支出報告也顯示,美國經濟可能比先前認為的更脆弱,而特朗普貿易政策在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於政府的關稅和貿易政策,當前的物價環境充滿巨大不確定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