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內地媒體報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張其峰正在研發的全球首個「孕育機器人」,預計將在一年內問世,定價預計不會超過10萬元人民幣。消息一出,引發網民熱議。大多數網友認為,這在多方面存在風險。
張其峰為內地某機器人公司創始人,按照他的說法,該公司正在研發全球首個孕育機器人和傳統的試管,這套系統模擬了子宮環境,還裝進仿人類的機器人體內,讓「機器人媽媽」從懷孕到分娩,全流程復刻人類體驗。
張其峰提到,目前這項技術就是孕育箱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團隊正在研究如何將孕育箱的技術結合到機器人的腹部,以及如何讓真人為機器人受孕。張其峰又說,目前仍需要攻克如何讓嬰兒在機器人腹中成長等難題。
不過,該設計引發廣泛爭議,有網友認為不切實際、風險也大,亦有網友認為「價格還能接受」。還有網友認為,存在倫理、社會、法治等風險,「還是先出個家務機器人吧」。有學者擔憂此舉會導致嬰兒「商品化」;也有評論指出,即使僅考慮佔全國人口約1%的不孕人士,市場規模也達數百億元級別。
而且,現階段「孕育箱」仍存在不少爭議和技術限制,包括人造子宮僅支持動物實驗(羊胎存活4周、鼠胚胎6天),人類胚胎全程機器孕育尚無成功案例,仍需突破胎盤代謝、免疫模擬、神經發育等複雜生理機制。
也有專家批評,機械人形態對孕育無實質加成,核心瓶頸在於生物相容性技術,外殼純屬「營銷噱頭」,再加上「親子」關係對傳統倫理與社會可能形成的衝突和影響,都必須考量進去。
經媒體查詢,張其峰是廣州卡伊瓦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推出了餐飲服務機器人系列、迎賓講解機器人系列等多款產品。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