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鄭拓等科研人員進行的中國首例侵入式腦機接口的前瞻性臨床試驗,受試者術後一個月腦控玩賽車遊戲。 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郭瀚林 北京報道)工信部等七部門日前公布《關於推動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明確中國腦機接口產業發展路徑和時間表,預計在五年內形成安全可靠產業體系,構建國際競爭力產業生態。「這是國家首次出台腦機接口產業專項規劃,將極大地提振市場信心,形成推動產業加速發展的持續動力。」業內專家向香港文匯報表示。

意見提出,到2027年,中國腦機接口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進的技術體系、產業體系和標準體系。電極、芯片和整機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腦機接口產品在工業製造、醫療健康、生活消費等加快應用。到2030年,腦機接口產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體系,培育2至3家有全球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邁入世界前列。

目前,腦機接口技術正從實驗室走向現實市場。今年年初,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外科成功為一位四肢癱瘓的患者完成「北腦一號」腦機接口植入,實現用思維操控機械臂自主飲水。這個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及階梯醫療合作,成功開展的中國首例侵入式腦機接口的前瞻性臨床試驗,標誌着中國在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上,成為繼美國馬斯克Neuralink公司之後,全球第二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國家。美國CNN的報道稱,雖然較美國起步晚了20年,但「中國在腦機技術領域正迎頭趕上」。

醫保部門已部署相關費用報銷問題

中國科學院腦智卓越中心研究員、階梯醫療創始人趙鄭拓在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腦機接口是國家布局的未來產業重點方向之一,意見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清晰的目標和路徑,以場景落地為導向,劃定明確可實施場景,並以培育全球頭部企業為核心,明確5年內培育2至3家為目標;同時以補齊和強化產業鏈關鍵環節為重點,強化基礎軟硬件攻關,這些都令腦機接口從業人員倍感振奮。

上述前瞻性臨床試驗的這一進展與馬斯克大概有一年時間差距,但在神經電極等領域已有技術領先優勢。他認為,意見着眼於圍繞核心企業構建系統性生態,提出要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完整產業生態,在聚焦技術突破和產業化的同時,系統性部署了標準制定、人才引育、安全保障、倫理治理、創新主體協同、金融配套等支撐要素。

中國腦機接口臨床應用不斷進展,醫保部門已部署相關費用報銷問題。趙鄭拓認為,此次意見雖然不能稱為「臨門一腳」的具體落地政策,但其戰略引領、場景指引和框架支撐作用,將極大地提振市場信心、引導社會資源投入,並必然催化各地方、各部門後續更具針對性的配套支持政策落地,持續推動產業加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