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考駕照、醫美、健身……這一系列看似不相關的選擇,卻折射出「Z世代」青年的消費觀。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培育理性的消費觀至關重要。在孩子即將邁入大學時,比起物質獎勵,家長需更重視與孩子一起規劃大學期間的目標,注意大學生活的引導規劃。另外,針對高考後出現的「醫美」熱潮,有專家表示,要樹立正確的容貌觀念。「微整形沒有風險」的說法是錯誤的,不建議未成年人接受醫美手術。
據了解,多位教育專家都曾提到,學會理性消費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課。作為家長,在這堂課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要讓孩子深入了解家庭的經濟狀況,與他們共同制定一份「消費清單」,讓他們學會在有限的預算中選擇必需品,並為選擇負責,才能走向更加獨立充實的生活。
關於醫美項目,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採訪中獲悉,低齡化趨勢愈加明顯。不少家長將醫美作為高考獎勵,同時越來越多的準高中生也加入醫美行列。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主任醫師王永前明確提出,不建議未成年人接受醫美手術。他還特別強調,在生活美容機構或者在家自行做醫療美容是非常危險的,特別是注射類。無論是家長,還是青少年本人,都應充分了解醫療美容項目的風險和實際的效果,前往有資質的醫療機構,使用正規的產品和器械。
「微整形無風險」說法錯誤
很多青少年及其家長對醫療美容的理解存在誤區,認為動刀的才有風險,而不用手術的「微整形」「輕醫美」很安全。對此,王永前表示,「微整形」沒有風險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他舉例稱,激光、射頻、等離子等光電治療的手段,短期併發症就包括皮膚紅斑、結痂、燒灼感、局部的腫脹等,這些一般會在短期內逐步消失,但是仍可能會留有長期的色素沉着、瘢痕、蕁麻疹、接觸性皮炎等情況。
熊丙奇認為,家長把醫美作為孩子高考的獎勵,並非好事。家長和全社會,都要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容貌觀念。
評論